若没有西安事变,中央该怎样应对?徐向前:已规划好“新长征”! “同志,11月的风

桃花爱旅游 2025-08-15 02:27:53

若没有西安事变,中央该怎样应对?徐向前:已规划好“新长征”! “同志,11月的风像刀子,棉衣还是没影儿,部队靠什么过冬?”——1936年11月2日夜,陕北保安县的篝火旁,一名警戒兵低声问军需干事。短短一句牢骚,道出了红军眼下面临的最大困境:吃粮、穿衣、御寒全都告急。 彼时中央驻扎在陕甘宁交界的二十三个穷县里,加起来不过一百五十万人口,粮食年产量不到平原地区的三分之一。更糟糕的是,胡宗南、马鸿逵、马鸿祯、邓宝珊等几十万国军层层围堵,封锁线像铁箍一样收紧。三支主力——陕北红军、长征到陕北的中央红军和方才抵达的红二、红四方面军残部——一共十余万人马全压在这块狭小天地里,弹药与口粮同时出现缺口。1935年长征结束时带来的疲惫,还远未消除;眼前的冬天来得早,又冷又干,每月平均冻伤率超过一成。张闻天在电报里着急地写:“迟一天,饿死冻死就多一人!”这不是夸张,而是血淋淋的现实。 中央必须拿出出路。10月底,蒋介石赶到西安督阵,下死命令:“三个月剿干红军!”胡宗南紧跟着在靖远、会宁一线发起突击,硬生生切断了西路军和河东主力的联系,红五军被迫折返,宁夏战役计划就此泡汤。徐向前后来回忆:“如果不迅速机动,我们会被各个击破。”基于这个判断,毛泽东与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等人商定:组织一次新的大转移——“新长征”。简单说,就是先南下平凉、泾川一带补给,随后视战局东出晋西或继续南下豫鄂,在外线拖住国军一年左右,再择机折返西北。作战思路并不复杂,逻辑只有两条:第一,把敌人拉出老巢,创造各个击破的机会;第二,让部队在更广阔、更富庶的地域里寻求生存空间。 11月5日,中革军委正式电令朱德、彭德怀、张国焘、徐向前等人:整军待发,全军向甘肃南部集结;李富春、李维汉负责筹粮,限期一个月。倘若没有别的变数,12月初大部队就会踏上这条数千里远征路。“新长征”的轮廓,也就这样画了出来。 可变数偏偏出现了。电报同步送到东北军总指挥张学良的案头。张学良的第一反应是“别急,熬两个月看看再走。”他给中央的理由听上去简单:西北局势正在起变化。但这句口风背后藏着他的如意算盘:一、红军走了,他与苏联沟通抗日援助的唯一桥梁就断了;二、蒋介石的围剿越紧,他在内部调和“攘外还是安内”的困难就越大。于是,他劝中央把出发时间往后推,自己则加紧打通新疆—苏联通道,频繁派人往迪化(今乌鲁木齐)活动,为“大事”埋钉子。 从军事立场看,红军暂留陕北显然冒险。徐向前计算过:只要胡宗南主力对陕北形成钳形合围,我们唯一的退路就是再度翻越祁连山,与西路军会合。然而黄河两岸渡船有限,冰封期一到,国军炮火封锁,一支一万人的队伍可能就只剩下三千人冲得过河。更麻烦的是补给线。陕北本就贫瘠,新近降温,黑豆都成了奢侈品。倘若拖到翌年春荒,苏区将出现大面积断炊,与1934年湘赣根据地失守前的窘况别无二致。 然而,政治不是单纯的兵棋推演,中央也得考虑东北军、十七路军(杨虎城部)与我军之间微妙的联合。张学良、杨虎城对围剿同样不满,但他们的出路离不开蒋介石这条线,更离不开日益紧逼的外部压力。张学良要的是抗日名义下的东北复仇;杨虎城看重的是陕西的地盘与实力。双方都清楚,红军如果贸然离开,西北的“平衡木”就塌了,他们就要面对蒋介石的秋后算账。因此,张学良对中央软硬兼施:粮饷可以再分一点,武器也能再借几百条,只求留下主力,共撑局面。 在我看来,正是中央准备“新长征”的动向,让张学良下定决心孤注一掷。对他而言,与其眼睁睁看着红军远走,不如抓蒋介石来个“先下手为强”,逼他接受抗日合作,也逼自己脱离骑墙状态。12月12日凌晨,他和杨虎城发动兵谏,改写了历史。就事后结论而言,没有西安事变,中央大概率只能按原计划南下;途中既要硬扛胡宗南、马家军的堵截,还要迎战河南、山西境内更多中央军,损失多半在所难免。以当时红军的后勤条件推算,连续外线作战一年可维持,但补给压力会非常沉重,部队成建制保存下来却不易集中整训,恢复元气起码得多花一年。 再来看蒋介石。假如他没有被扣,西北围剿按原计划展开。三个月内能否“剿干”陕北红军?军事学院近年根据《胡宗南战时日记》做过沙盘推演:胡宗南的机械化、炮兵优势在陕北沟壑地形被削弱,加之红军擅长夜袭、穿插,短期消灭主力几率不大,但造成补给崩溃、迫使红军继续分散转移的可能性却高。照此推演,“新长征”将变成一场比二万五千里更漫长、伤亡更惨重的机动战,最终双方在晋西、豫西对峙的格局或许无可避免。蒋系部队也会因兵力集中于西北而对日军在华北、华东的钢铁蚕食束手无策,抗日正面战场的时间表还要再推迟。这种局面对国共两党、对全国抗战,都是代价高昂的僵局。 再把视角拉回陕北。西安事变刚解决,中央在临潼谈判里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蒋介石被迫同意,胡宗南部队随即改编为“西北绥靖公署”,大规模围剿被迫搁浅。

0 阅读:27
桃花爱旅游

桃花爱旅游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