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承认了:在AI芯片中安装位置追踪器。 当地时间8月13日,英媒路透社引用消息人士的话说:美国政府一直在秘密地“把位置追踪器放在先进的芯片中”,以保证所谓的尖端AI芯片,不会非法转运到被美国限制出口的国家,尤其是中国。 这场“物理追踪”战术背后,是美国对华技术封锁策略的“软硬两手”:一边是特朗普政府放风要放宽部分芯片销售限制,摆出缓和姿态;另一边却悄悄启动硬件级监控,专挑“高风险货柜”下手。 尤其今年5月美国两党议员联合推动的《芯片安全法案》草案,明晃晃要求所有出口高端芯片必须预装可定位、甚至能远程锁死的功能。 换句话说,现在塞进包装盒的实体追踪器,只是“合法强制监控”的探路石。 中国对这类“技术木马”早绷紧了神经。7月31日,网信办约谈英伟达,直截了当地点名其特供中国市场的H20芯片,要求英伟达自证该芯片“无后门”。 有趣的是,英伟达虽三度声明产品安全,却始终拒绝公开完整技术文档,这种“信我,但别问细节”的态度反而加深业界猜疑。 技术专家点破要害:闭源设计的芯片如同黑箱,未公开接口、隐藏指令集、加密通信模块都能成为远程操控的跳板,轻则窃取数据,重则一键瘫痪设备。 物理追踪器曝光,恰似掀开了美国“技术合规”面具的一角:当监管以国家安全之名跨越硬件底线,全球产业链的互信基石必然崩裂。 中国企业的应对却显出了柔韧的智慧。不只在口头上反对“科技霸权化”,更用行动构筑防线:国内云计算巨头已试点“异构算力池”,在同一集群混用英伟达H20和国产昇腾芯片,一旦侦测到某批次芯片功耗异常或可疑外联,秒级切换备份节点——说白了,“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工信系统更推动建立硬件级检测标准,要求进口芯片过审电磁辐射特征、固件指令集扫描、功耗波动图谱三道关,让暗藏的功能无所遁形。 这场芯片暗战,表面看是技术管控的升级,实则戳破了全球化最后的浪漫幻想:当科技被武器化,企业再炫目的产品都可能沦为地缘棋子。 中国不陪演“信任游戏”了,而是转身打造“验证文化”——你能监控货柜,我就能解剖芯片;你搞闭源封锁,我推检测标准;你塞追踪器,我建异构算力。 正如某国产GPU工程师调侃:“感谢美国‘免费教学’,逼我们练就火眼金睛。” 说到底,自主创新不是口号,而是被“卡”出来的生存本能。 物理追踪器终会随技术迭代淘汰,但它点醒的课题长存:在算力即权力的时代,中国要的不是“替代谁”,而是定义一套新规则——安全可验、透明可信、自主可控。 当企业批量检测进口芯片时,当高校攻关侧信道分析技术时,当客户自然选择国产算力时,这套规则正悄然落地生根。 美国若执意用追踪器当“科技锁链”,锁住的恐怕只剩自己的旧日霸权。 素材来源: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官方账号 2025-08-13 20:38
美国原来限制英伟达芯片进入中国,是为了“打压限制”中国的芯片产业,而今放开H20
【1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