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612高地上,我军战士吴建国身中8弹倒地,一个越军军官想拿走他的枪,这时,吴建国却睁眼,抱着对方滚下山崖! 吴建国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62年出生,家里兄弟姐妹多,生活条件一般。他上过高中,学习成绩中等,喜欢体育活动,尤其是跑步和爬山,这让他身体素质不错。1979年1月,他响应征兵号召,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43军127师381团七连。 那时候,边境形势紧张,越南方面不断挑起事端,我军决定进行自卫反击。吴建国作为新兵,训练时间短,主要学了基本射击和队列,没来得及深入战术演练。连队里,他是最小的战士,大家都叫他“小吴”,战友们在闲聊时会分享战场经验,提醒他注意隐蔽和快速移动。炊事班长特意多给他点饼干,说年轻人要多吃点扛饿。班长也找他谈心,讲任务可能很危险,让他多观察老兵怎么做。部队开拔前,大家检查装备,吴建国背上冲锋枪和弹药,跟着队伍走山路。到达前沿阵地时,天黑了,空气湿冷,蚊虫叮咬,大家就地休息,准备第二天行动。 612高地位置关键,在谅山省支马地区南部,地形复杂,由几个小高地组成,最高点海拔五百多米。北坡陡峭,坡度大,爬上去费劲,南坡稍缓,有山脊连着公路。越军在这里布防严密,谅山省独立123团一营部和二连驻守,他们挖了战壕和掩体,用交通壕连起来,还设了地雷区和铁丝网。每个高地有高射机枪和迫击炮,火力交叉覆盖,守得死死的。我军127师381团三营七连负责攻打,2月16日晚出发,战士们背重装备,翻山越岭,夜行军十一小时。途中迷路过,部分人掉队,但及时调整。 凌晨四点,到达攻击位置,距高地八百米。连长分配任务,一排主攻东北侧,二排迂回西北,三排预备。火力组带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准备压制。战斗五点多打响,一排先清草棚里的越军,用手榴弹和射击解决。推进中,越军开火,子弹密集,班长中弹倒下,鲜血溅开。吴建国抄起手榴弹和爆破筒,前进中打死三个越军,越军调枪集中射他,他中八弹倒地。 越军军官弹药用光,下来捡吴建国的枪,以为他死了,伸手去拿。吴建国醒来,跳起掐脖子,两人扭打,滚下崖底,同归于尽。同时,一排继续攻,排长负伤还指挥,炸开铁丝网,用火焰喷射器烧工事。二排遇地雷,指导员接替,逐步拿下高地。火力组打掉敌炮点,部队控制全高地,缴获武器文件。整个战斗几小时,我军伤亡不小,但打开通道,为后续行动铺路。高地被占后,越军残部逃散,我军巩固阵地。 吴建国的事迹在部队传开,大家觉得他年纪小却这么拼。战后,搜遗体时,在山脚找到他,手指扣在越军军官眼窝,眼睛没闭。卫生员试三次合眼,都没成,战友们难过。吴建国追记一等功,中央军委授英雄称号,遗体葬在广西宁明烈士陵园。他的故事后来在军史中记录,激励后辈。类似英雄还有很多,比如黄继光那样的,但吴建国这个特别,因为他新兵就上阵。边境战结束后,我军撤回,留下教训。越南方面损失大,独立123团被重创。吴建国的家人得知消息,悲痛,但也骄傲。他哥哥后来参军,继续传统。
1985年,侦察兵隆志勇在执行越境侦察任务时,意外遇到了越军巡逻队,越军立即开火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