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飞行员高翔竟不顾毛主席的禁令,直接击落越界挑衅的敌机,谁料这竟让空军领导犯了难,这到底该奖该罚?可当毛主席得知后当即批示:拘泥于条条框框而畏首畏尾,怎能打胜仗? 20世纪60年代中期,冷战背景下中美关系高度对立。中国一方面支援北越开展抗美行动,一方面严格控制边境摩擦,以免引发更大规模冲突。美军飞机多次靠近中国领空进行侦察活动,意图探查中国反应底线。上级为此制定明确政策,要求空军部队在非紧急情况下不得轻易与敌方交锋,以维护战略大局稳定。 高翔1932年出生于辽宁乡村贫困家庭由母亲一人支撑。他从小就展现出浓厚爱国情怀。1947年15岁时,他在家乡参与民兵工作,后加入东北人民自卫军。因反应敏捷,尽管文化基础薄弱,被安排到干校担任卫生员。 1949年,他跟随第四野战军南下投入解放战争,战后在广东短期从事司药职务。1951年,高翔报名飞行员选拔,进入航校接受系统训练。 1953年,他正式成为战斗机飞行员。1964年调入海军航空兵第四师,主要负责南海空域防御任务,不久升任二大队大队长。这些经历让他积累了扎实飞行技能,为日后决策提供支撑。 1965年9月20日,海南岛空域出现异常。雷达探测到一架美军F-104C战斗机以S形轨迹高速飞行,反复入侵中国领空。高翔与副大队长黄凤生接到起飞指令,驾驶歼-6战机升空执行拦截任务。地面指挥要求他们监视敌机动向。 升空后,通讯系统发生故障,无法获取进一步指导。高翔依靠飞行经验调整方向,追踪敌机位置。敌机性能先进,速度占优,但歼-6在机动性上更灵活。高翔保持合适高度,观察敌机路径变化。 美军飞行员菲利普·史密斯弹射逃生,后被中国部队俘获。高翔的战机也受损严重,机身有51处弹孔,一台发动机接近失效,但他成功返航着陆。这一击落行动保卫了领空安全,却因违反上级避免直接对抗的命令而引发争议。 空军领导层紧急开会讨论,有人认为维护主权值得肯定,有人指出违纪可能破坏军令统一。意见分歧导致难以定论,最终将报告上报高层。 毛主席审阅情况后,批示指出不能一味拘泥规定,而应注重作战主动性。这批示化解了领导层困惑,肯定了高翔的举动。 毛主席批示下达后,高翔的行为得到认可,避免了处罚,并被树立为军中范例。1965年10月1日,他参加天安门观礼活动,毛主席与他交谈,赞扬其贡献。几天后,在空军代表会议上,此事再次被提及,高翔强调这是集体努力成果。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安排专机接他到北京参与国庆庆典。 他获得一等功表彰,此事件纳入军事教育材料,用于指导士兵在遵守纪律前提下发挥判断力。被俘美军飞行员菲利普·史密斯在中国关押七年,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获释返回美国。1989年退役后,他来中国在上海与高翔会面,两人交流过去经历。 高翔继续在海军航空兵任职,升至东海舰队航空兵副师职研究员,1987年离休。晚年他投入集邮爱好,2012年在青岛举办展览,展示多年收藏品。这件事反映出战场决策的复杂性,纪律与灵活需平衡把握。 高翔击落敌机事件在当时国际环境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体现了中国空军对领空主权的坚定维护,同时也暴露了命令执行中的灵活空间问题。 越南战争期间,美军频繁侦察行动加剧边境紧张,中国通过此类事件展示决心,却始终控制冲突规模。高翔的经历从普通士兵到英雄转变,源于其积累的实战能力。空军领导的讨论过程显示,军中决策需综合战果与纪律因素。 毛主席批示强调了这一原则,推动军内反思作战方式。此后,中国空军在类似事件中更注重主动应对,提升了整体防御水平。高翔晚年生活平静,集邮活动体现出退役军人的多样兴趣。菲利普·史密斯回国后正常生活,其与高翔的会面象征了两国关系缓和。这种跨国交流有助于化解历史恩怨,促进理解。
所以用这句话嘲讽中国网民的都是汉奸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