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整个东京审判的时候,唯一一个,全程投反对票,认定日本战犯全部无罪的法官。就是印度大法官拉达-宾诺德-帕尔。他主张所有日本战犯,全部无罪释放。 帕尔家里条件一般,但他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了印度有名的法学家,年轻时在加尔各答大学教书,后来还当过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的委员,法学功底相当扎实。 1946年,盟国组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他作为印度代表成了11名法官之一,也是三位亚洲法官中的一个,他的背景让很多人期待他能带来不一样的视角,但没人想到,他的立场会那么“特立独行”。 在东京审判中,帕尔的观点可以用“惊世骇俗”来形容,他写了份长达1235页的异议判决书,明确说所有被告都无罪,为什么他会这么认为?主要原因是他觉得这场审判有问题。 帕尔认为,东京审判是盟国主导的,带有明显的“战胜国报复”色彩,法庭的法官全来自战胜国,战败国的声音几乎没有,这种设置在他看来缺乏公正性。 帕尔提出“不溯及既往”的原则,说很多指控基于战后才制定的法律,而这些法律在战争时并不存在,用来定罪就不合理,他觉得这种做法更像是政治清算,而不是真正的司法审判。 帕尔还对战争罪行的责任归属有自己的看法,比如南京大屠杀,他并不否认暴行发生过,也在判决书里表达了对这些惨剧的震惊,但他认为法庭没足够证据证明被告,比如松井石根,直接下令或纵容了这些暴行。 在他看来,很多暴行是基层士兵的行为,高层指挥官不该全背锅,这种观点在当时让不少人觉得他在为战犯开脱,尤其是受害国,比如中国,对他的立场非常不满。 更让人争议的是,帕尔在法庭上的一些举动,他有一次向被告席上的战犯致敬,这在很多人眼里简直不可思议,受害国觉得这是对战争受害者的不尊重,甚至有人认为他同情日本战犯。 不过,帕尔自己可能觉得这只是出于对法庭程序的尊重,或者是表达他对审判合法性的质疑,但不管怎么说,这件事让他的形象在受害国眼里大打折扣。 帕尔的观点在日本却有完全不同的回响,战后,日本一些人把他的异议判决奉为至宝,尤其是右翼群体,他们觉得帕尔挑战了盟国强加给日本的“战败者罪名”,认为东京审判是不公平的。 甚至到现在,日本还有纪念帕尔的活动,把他当成某种“英雄”,但在受害国,他的立场往往被看作是对战争暴行的轻视。 帕尔太聚焦程序正义,而忽略了战争受害者的苦难,比如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听到有人说指挥官无罪,心里肯定不好受,帕尔的判决在法理上可能有依据,但在情感上很难让人接受。
原子弹蘑菇灯问世!日本网民大破防:抱怨中方不该如此最近,一款中国制造的“原子
【19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