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朋友经常去爬秦岭,他说遇到过一座尼姑庵,里面的尼姑都很瘦,每天只吃一顿饭。

钟旭尧阿 2025-08-13 14:48:15
我有个朋友经常去爬秦岭,他说遇到过一座尼姑庵,里面的尼姑都很瘦,每天只吃一顿饭。他就在一次爬山的时候,拎了两小壶油和几斤橘子送给她们,尼姑们感谢不迭。 朋友说他当时站在庵门口那棵老柏树下,手还攥着空油壶的绳,脸腾地就热了。原是怕她们日子清苦,想着油能炒菜、橘子能润喉,没成想几个尼师围着他,双手合十的样子比山涧的泉水还净,领头的慧能师父连说“施主慈悲”,声音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颤。 他挠着头说“就是点小东西”,眼角却瞥见庵堂角落堆着半筐红薯,皮都皱了,灶台上的铁锅亮得能照见人影,锅底结着层薄薄的黑垢。正发怔呢,最小的那个尼师——看着才二十出头,梳着利落的发髻,递来一杯热水,杯沿还缺了个小口。“师父们说,这山里头的橘子甜,比镇上买的清口。”她说话时眼尾带笑,手腕细得像山竹的枝。 朋友忍不住问起吃饭的事,慧能师父正蹲在台阶上择野菜,闻言抬头望了望天色,说:“不是刻意苦行,是山里度日子慢。清晨天不亮做早课,日头到头顶了才煮一锅杂粮粥,就伴着腌菜吃一碗,下午劈柴、诵经、侍弄菜畦,倒也不觉得饿。”她指了指庵后那片坡地,“去年种的土豆收了不少,晒干的豆角能吃到开春,省着点吃,够了。” 朋友这才注意到,庵墙根晒着一排排草药,艾叶、薄荷、蒲公英,码得整整齐齐。慧能师父说,开春时山货多,她们会采些拿去山外的市集换盐和针线,遇着迷路的登山客,还能给人治治磕碰伤。“多吃一口,反倒觉得身子沉,念起经来心不静。” 后来朋友再去爬山,总绕到庵里坐坐。有时带些山下的豆腐,有时捎捆新摘的青菜,尼师们也不推辞,会回赠他晒干的野菊花茶,或是自己腌的香椿芽。有回他撞见慧能师父在石桌上练字,写的是“心安处即道场”,纸是裁开的旧报纸,墨汁淡得发灰,字却筋骨分明。 去年深秋下了场大雪,朋友担心山路封了她们断了补给,扛着袋大米往山上赶,到了庵门口却见烟筒正冒白烟。推门进去,慧能师父正和两个尼师围着火炉烤红薯,见他进来,忙往他手里塞了块热乎的。“前几日山下的居士送了些米和煤,够过冬了。”她笑着说,炉火光映在脸上,竟比往常添了几分暖意。 今年开春,朋友说那庵里新栽了几株玉兰,是慧能师父从山涧边移来的。他去的时候,玉兰刚打花苞,最小的尼师正蹲在花池边浇水,手腕上多了串檀木珠子,是朋友前次送的。“师父说,施主的心意,记在心里,比挂在嘴上金贵。”她抬头时,阳光穿过枝桠落在她眉骨上,像落了层碎金。 如今朋友爬山,再不用特意带东西了。有时顺道采束野蔷薇,插在庵堂的供桌上;有时听慧能师父讲段经文中的故事,看她们日落时分并肩站在崖边诵经,声音顺着山风飘出去,惊起几只归鸟。他说,那声音里没有苦,倒像是山自己在说话——日子本就该这么淡,淡得能尝出每粒米的香,每片叶的清。
0 阅读:2441

评论列表

黄杨酷裤

黄杨酷裤

7
2025-08-13 17:49

俺释永信到你奄中当主持?可中

湖泊居士 回复 08-13 18:43
欢迎释大师,您的到来定会让我们很快实现第一个小目标。

映山红

映山红

7
2025-08-13 17:44

这才是修行,这才是真佛。想起烟火化的少林,真是一言难尽

xvjiliang991

xvjiliang991

6
2025-08-13 18:08

东西还是要带些的,没油水营养跟不上

调理养身

调理养身

4
2025-08-13 18:55

故事而已,再穷,生活不成问题。只要在编制里面,有保底说话费,不住编制里面,根本不允许出家

用户12xxx01

用户12xxx01

3
2025-08-13 17:39

缘分难得![作揖]

用户17xxx60

用户17xxx60

2
2025-08-13 17:55

她们也开奔驰宝马奥迪路虎揽胜吗?

用户17xxx35

用户17xxx35

1
2025-08-13 18:43

从哪里爬?

钟旭尧阿

钟旭尧阿

钟旭尧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