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血战长沙的李玉堂被枪杀于台北碧潭刑场,临死前,蒋介石亲自在判决书上批

优优谈过去 2025-08-13 12:20:56

1951年,血战长沙的李玉堂被枪杀于台北碧潭刑场,临死前,蒋介石亲自在判决书上批了一个“耻”字,而李玉堂同样高呼:一生为国,如此下场,心有不甘![凝视] 1951年2月5日,台北碧潭刑场的一声枪响,终结了抗日名将李玉堂52年的人生。这位曾三次保卫长沙、歼灭数万日军的将领,最终倒在了自己人的枪口下。 临刑前,他在判决书上留下一句“一生为国,如此下场,心有不甘”,而蒋介石则批下一个刺目的“耻”字。这一幕,成了国民党退守台湾后白色恐怖的缩影,也让一位战功赫赫的将军以最惨烈的方式谢幕。 李玉堂的故事始于山东广饶的一个地主家庭,少年时亲历五四运动,他咬破手指写下“良心救国”的血书,从此踏上从军之路。 1924年,他南下考入黄埔一期,与李延年、李仙洲并称“山东三李”,成为蒋介石的嫡系将领。北伐战争中,他从排长一路晋升至师长,淡水之战、龙潭战役中身先士卒,被蒋介石视为肱股之臣。 抗日战场才是李玉堂真正的舞台,1939年武宁棺材山阻击战,他率第八军死守25天,以伤亡过半的代价挡住日军攻势,赢得“泰山军”威名。 转战长沙后,他三次击退日军进攻,尤其是1942年第三次长沙会战,他焚毁渡船断退路,歼敌数万,缴获的日军物资绵延十里。此战被盟军视为远东战场的转折点,蒋介石亲自授予他青天白日勋章。 然而抗战胜利后,李玉堂的悲剧悄然酝酿,他对内战消极应对,1948年兖州战役中化装逃脱,被蒋介石革职闲置。 1950年海南岛战役前,薛岳力荐他复出,他却暗中联系中共策划起义,因通讯中断未能成行。随国民党撤台后,副官李刚被捕叛变,供出起义计划。蒋介石震怒,不顾审讯官“证据不足”的结论,执意处决李玉堂夫妇。 耐人寻味的是,李玉堂死后两岸殊途同归的追认。大陆于1983年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台湾也在2004年为其平反。历史终究给了这位抗日名将一个公正的评价。 若李玉堂起义成功,近代史会如何改写?你认为蒋介石晚年后悔杀李玉堂,是真心痛惜还是政治作秀?   信源: 李玉堂——抗日战争纪念网

0 阅读:310

猜你喜欢

优优谈过去

优优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