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飞行员伙食标准太高,有个干部有意见,华东空军司令员聂凤智知道后,笑道

曦月谈 2025-08-13 11:27:10

1950年,飞行员伙食标准太高,有个干部有意见,华东空军司令员聂凤智知道后,笑道:“叫一个飞行员,带他去天上飞几圈体验一下!”     1950年华东空军某机场的食堂里,几名干部围坐在长条桌旁,面前的搪瓷碗里盛着高粱米粥,配着一碟咸菜。     反观那些单独用餐的飞行员们,面前摆着白米饭、炒鸡蛋和红烧肉,香气四溢。     一位资历较深的基层干部有了意见,压低声音说道:“一天两块五的伙食费,抵得上咱们五天的口粮。现在全国都在勒紧裤腰带搞建设,这么搞是不是太铺张了?”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物资极度匮乏,普通士兵每天的伙食费只有五到六毛钱,而飞行员的标准却是他们的五倍。     这样的差距,在艰苦朴素的环境中显得格外刺眼。     很快,这个意见传到了华东空军司令员聂凤智的耳朵里。     这位从陆军转型而来的将领,没有直接反驳,也没有召开会议解释,而是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叫一个飞行员,带他去天上飞几圈体验一下!”     被选中的干部上了飞机之后,起初他还能保持镇定,但当飞机开始做战术动作时,情况急转直下。     剧烈的颠簸让他胃里翻江倒海,过载带来的压力仿佛有千斤重担压在胸口,呼吸困难。     飞行员熟练地操纵着飞机,时而爬升,时而俯冲,每一个动作都需要高度的专注和精准的操作。     二十分钟后,飞机着陆,他几乎是被搀扶着走下飞机的,脸色苍白,双腿发软,连站稳都成问题。     吐了好一阵后,这次体验才让这名干部彻底改变了看法,他终于明白,飞行员的工作远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每一次飞行都是对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考验,而高伙食标准正是为了保证他们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完成任务。     事实上,飞行员的高伙食标准并非是国家随意制定的,而是有着科学依据。     根据当时的营养研究,飞行员每天需要摄入12970至15062千焦的热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也有严格要求。     这是因为飞行中的高过载、长时间注意力集中和精神压力,会极大消耗身体能量。     所以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国家依然优先保障飞行员的饮食,他们的餐桌上不仅有充足的肉类、蛋类和蔬菜,甚至还有白糖、香油等稀缺物资。     在现代战争中,制空权往往决定着战争的胜负,给飞行员战士良好的伙食,正如给予千里马粮草,粮草不足,何以行千里也?     我军当年华东空军的组建过程也是充满艰辛的,1949年成立初期,整个空军只有159架飞机和不足3000名技术人员。     为了尽快形成战斗力,国家采取了“建军先建校”的策略,从各地抽调优秀人才进行培养。     飞行员的培养周期长、成本高,每一个合格的飞行员都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在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空军飞行员驾驶着简陋的战机,与强敌展开激烈空战,取得了辉煌战绩,这与他们平时的高待遇和严格训练密不可分。     如今,当我们看到战鹰在蓝天上翱翔时,不应忘记那些在艰苦岁月中默默奉献的飞行员们。     他们的高待遇,是国家对人才的尊重,是对未来的投资,更是对国家安全的坚定守护。

0 阅读:127
曦月谈

曦月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投稿请私信~ 十分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