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朝鲜战争中,一架美军飞机正向我志愿军一辆运输车猛烈开火。然而,让美军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随后的一幕让他们魂飞魄散,这是怎么回事? 朝鲜战争打到1951年,已经是胶着状态了。中国志愿军从1950年10月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主要目的是保家卫国,帮朝鲜人民抵抗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入侵。 那时候,美军掌握着绝对的空中优势,他们的飞机成天在头顶盘旋,轰炸志愿军的补给线,运输车队成了重点目标。 志愿军后勤运输全靠汽车兵,这些人开着苏联援助的嘎斯车,在山路和平原上穿梭,冒着枪林弹雨送弹药和粮食。 李奇微当司令后,发明了什么“磁性战术”,就是等志愿军攻势过去后反扑,专打后勤弱点。 志愿军物资有限,每次战役只能维持一周左右,美军就抓住这点,派飞机封锁道路。铁三角地区,包括铁原、金化、平康,那里是战略要地,三八线附近,地形复杂,志愿军在那打了不少硬仗。 第五次战役从4月22日开始,志愿军三个兵团发起进攻,一度推进到汉城附近,但补给跟不上,美军5月20日全线反击,志愿军被迫后撤。 张大申早年参加革命,1945年解放战争时就当了汽车兵,技术过硬,开了几年车,积累了不少经验。入朝前,他属于志愿军汽车四团二营五连,专门负责运输任务。 朝鲜地形多山,道路差,志愿军汽车兵得伪装车辆,避开白天行动,多在夜间跑。张大申身高一米七左右,壮实,双手老茧厚,操作方向盘稳准狠。 他以前在国内训练过紧急避险,擅长在复杂路况下操控车辆。入朝后,他执行过多次任务,比如从边境楚山镇往南川送物资,那条路沿江走,容易被敌机发现。 1951年5月,张大申和魏新成开着空车返回驻地,车是苏联产的嘎斯,载重量不大,但机动性好。 他们刚完成投递弹药的任务,返回途中进入开阔地带,美军一架P-51野马式战斗机发现了他们,开始低飞攻击。 美军飞行员经验丰富,飞机装备机枪和炸弹,专打地面目标。那时候,美军空军出动频繁,1951年上半年,他们轰炸志愿军后勤线,毁掉不少车辆。 志愿军运输损失大,补给一度中断。张大申面对攻击,没慌,他利用地形躲闪,车辆在草地和路边来回变向。魏新成用冲锋枪还击,打中飞机几个洞,虽然没致命,但干扰了飞行员。 美军飞机贴近追击,想精确打击,结果忽略了前方的高压电线。张大申看到电线,调整路线,引飞机跟进。飞机机翼撞上高压线,电流击穿油箱,引发爆炸,机上人员全没了。 这事在志愿军中传开,成了典型战例,证明地面部队也能反制空中威胁。事发后,上级表彰他,记功一次,还发了奖章。 美军后来调整战术,避免贴地飞行。整个朝鲜战争,美军飞机损失上千架,志愿军用高射炮和机枪打下不少。 1951年10月,美军B29轰炸机群被志愿军空军打废,停飞白天轰炸。志愿军后勤压力减轻,运输车队安全系数高了。张大申继续干运输,直至战争结束。 回国后,他转业地方,干了几年司机,后来退休,安度晚年。
抗战时期,八路军制造步枪的无缝钢管从哪里来?在抗战初期,国民政府能从正规
【7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