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何不对中国二级制裁,因为中国购买石油不转卖、倒卖获利,而是专门自己用。而印度买俄罗斯石油是拿来再倒卖出去赚取暴利印度又支持俄罗斯大量的武器装备。还是明着来,根本不惧。
在全球能源贸易的棋局中,美国的二级制裁如同一把悬而未落的剑,指向那些持续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国家。中国和印度作为两大买家,却面临截然不同的待遇。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考量?难道是经济利益的权衡,还是地缘战略的深层博弈?揭开谜底,或许能窥见大国间微妙平衡。
美国对俄罗斯石油出口的制裁旨在削弱其战争资金来源,自乌克兰冲突爆发以来,已实施多轮措施,包括价格上限和直接禁运。印度作为新兴买家,自2022年起大幅增加从俄罗斯的进口量,占其总进口的近40%。
这些石油以折扣价购入后,经过炼化成柴油和汽油等产品,再出口到欧洲和美国等市场。这种转售模式让印度炼油企业获得可观利润,据估计每年超过数百亿美元,同时间接帮助俄罗斯绕过部分西方限制。
印度政府公开表示,这种贸易符合本国能源需求,不会因外部压力而改变。印度还维持与俄罗斯的长期军事合作,采购包括S-400防空系统、苏-30战斗机和T-90坦克等装备,这些交易价值数十亿美元,占印度武器进口的60%以上。这种公开姿态显示出印度对制裁的抵抗态度。
中国的情况则形成鲜明对比。作为俄罗斯石油的最大进口国,中国2025年上半年进口量占俄罗斯出口的近50%,每日超过200万桶。
这些石油主要用于国内炼化,满足工业和能源需求,没有大规模转售证据。中国强调这种贸易基于互惠原则,并未违反国际规范。尽管美国多次施压,中国坚持进口以确保能源安全。
相比印度,中国在军事领域未向俄罗斯提供大规模支持,仅限于经济合作。这让美国在制定政策时需权衡更广的影响,如全球油价波动和中美贸易关系。中国进口的石油直接进入本土消费链条,避免了转售带来的额外争议。
特朗普政府在处理两国时显示出政策差异。2025年8月,特朗普宣布对印度征收额外25%关税,后续可能升至50%,理由是印度持续购买俄罗斯石油并从中获利。
这项措施旨在迫使印度减少进口,但印度回应称不会屈服,继续其能源策略。相比之下,特朗普虽多次暗示可能对中国施加类似关税,却尚未行动。
原因在于中国经济体量巨大,中美贸易额远超美印,若实施制裁,可能引发油价上涨,每桶原油或增加6美元以上,影响美国本土消费者和全球市场稳定。特朗普在采访中表示,清楚俄罗斯经济依赖石油出口,但对中国施压需谨慎,以免破坏贸易谈判。
这种差异反映出美国战略的务实一面。对印度施压相对容易,美印贸易规模较小,且印度转售行为直接挑战制裁效力。特朗普公开批评印度从中“赚取暴利”,并强调二级关税将逐步扩展。但对中国,潜在风险更高。
若制裁导致俄罗斯石油出口减少10%,全球油价可能大幅上升,影响美国经济复苏。中国未公开支持俄罗斯军事行动,也没有大规模武器援助,这让特朗普有空间通过谈判而非对抗解决问题。专家分析显示,美国避免与中国全面贸易战,以维护供应链稳定。这种政策选择显示出地缘经济学的复杂性,制裁并非一刀切,而是基于具体行为的调整。
后续发展中,印度面对关税后,股市出现波动,但政府重申将维持俄罗斯进口,探索替代路径如增加中东石油采购。中国则继续其稳定进口策略,外交部多次回应称贸易合法。
特朗普在与普京的阿拉斯加会晤后,签署相关协议,但未扩展对中国制裁,转而聚焦影子船队等其他措施。这种平衡维持下来,俄罗斯石油收入虽受压,但通过中国和印度渠道仍占财政大头。特朗普的策略调整显示出对全球影响的考量,避免过度激化。
大国博弈中,这些差异引发思考:美国二级制裁的边界在哪里?中国和印度的应对又将如何演变?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一起探讨能源地缘的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