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5月4日,27架日机把83吨燃烧弹倒进市区,38条大街瞬间变火巷。可第二天清晨6点,解除警报一响,十八梯防空洞口竟排起长队——不是逃难,是赶早班。孩子们在废墟里找齐书包,大人们把门板拆下来当课桌,兵工厂干脆把机床搬进山洞,继续24小时轧炮弹。 六年零十个月,日机炸了两百多次,重庆却“愈炸愈强”: 1937年全城只有54个防空洞,到1942年变成1603个,容量翻了60倍; 被炸毁的民房当天夜里就搭起“轰炸棚”,第二天照样贴春联; 报纸一边登死亡数字,一边登义卖献机:170万大洋买下一架“重庆号”。 最魔幻的是较场口大隧道惨案后,市民把洞口新刷的四个大字——“愈炸愈强”——当成暗号:听见警报,先吼一嗓子,再扶老携幼往里钻。连美国记者都看得发愣:“这不是逃命,这是上班打卡。” 今天,你走在渝中区的防空洞火锅里,红油翻滚,洞顶还在渗水。老板会指着墙上一张黑白照片说:“看,这是我爷爷当年躲轰炸的地方。他跑出去扛沙包,回洞顺手抓了把辣椒——重庆人的命,就是这么辣出来的。”
1939年5月4日,27架日机把83吨燃烧弹倒进市区,38条大街瞬间变火巷。可第
勇哥爱读史
2025-08-12 12:23:49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