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越战老兵刘亮华在民政局申请低保时,因被工作人员嘲讽“不要脸”,一怒之下放火烧了民政局,令人意外的是,警方调查后认定他无罪,并将其释放。 1982年,年仅17岁的刘亮华怀揣保家卫国的理想,毅然投身军营,在南京陆一军“硬骨头六连”,这个羞涩的小伙子起初并不起眼,瘦弱的体格、南方口音,常常引来战友的嘲弄,但刘亮华咬紧牙关,不服输的韧劲儿让他在艰苦训练中脱胎换骨。 两年后,刘亮华随部队紧急援战老山,这是他第一次直面战争的残酷:炮火轰鸣,战友中弹倒下,血与火的洗礼,将稚嫩的青春击得粉碎,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的淬炼中,一个真正的战士在他心中崛起。 1985年小尖山战役,是刘亮华军旅生涯的巅峰,面对凶悍的敌人,这位20岁的青年勇敢地加入突击队,战斗中,战友一个个倒下,最后只剩他一人坚守阵地,子弹呼啸而过,他毫不退缩,一直战斗到援军抵达,刘亮华由此荣立一等功,成为万众敬仰的英雄。 和平年代里,昔日英雄的人生轨迹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偏离,1986年退伍后,刘亮华进入武穴烟草局工作,表面上,他有体面的工作,温馨的家庭,一切都步入正轨,但不为人知的是,那些在战场上刻骨铭心的记忆,已经成为他挥之不去的梦魇。 常常在深夜,刘亮华会惊恐地从噩梦中惊醒,梦里,他又回到了枪林弹雨的战场,眼睁睁地看着战友倒在血泊中,有时,熟睡中的他会下意识地抓起身边的物品,仿佛那是他紧握的钢枪,噩梦连连,加之白天情绪的失控,让刘亮华疲惫不堪。 渐渐地,同事和邻居发现他变了,曾经温和友善的退伍军人,现在成了动辄发火、古怪敏感的怪人,刘亮华明白,自己的人生已被战争的阴影所笼罩,可在那个年代,谁会想到要给一个大老爷们看心理医生呢? 战争给刘亮华带来了荣誉,也在他心里埋下了定时炸弹,表面的平静之下,是创伤累积带来的暗流涌动,在生活和工作的重压下,他几近崩溃,那颗布满裂痕的心,还能坚持多久呢? 没人知道,在平凡的生活背后,这位退伍老兵正与自己内心的伤痛艰难抗争,然而,悲剧的一幕已经在时间的路口徐徐拉开帷幕。 2005年,武穴烟草局推行“买断工龄”政策,作为一名坚定的党员,刘亮华第一个响应号召,他心存侥幸,期盼失业只是暂时的,日后定能重返工作岗位,然而,现实无情地打破了他的幻想。 失去工作,无法养家糊口,刘亮华的身心都处在崩溃的边缘,他开始酗酒,在醉生梦死中麻醉自己,他变本加厉地训练爱犬,似乎只有这才能让他感到一丝安全;更离奇的是,他甚至在家中修建起一个“碉堡”,囤积食物和水,生怕哪天战争再次降临。 看着昔日的英雄行为越来越异常,亲朋好友们既心疼又无奈,他们不明白,一个人怎么会被往事拖垮到如此地步,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刘亮华的种种表现都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典型症状,可悲的是,在当时,大家对这一心理疾病知之甚少。 2007年5月,一个偶然事件成为压垮刘亮华的最后一根稻草,一位生活困难的老战友找上门来,请求他陪同去民政局办理低保,出于同袍之谊,刘亮华欣然应允,谁知,他们一到民政局,便遭到了工作人员的冷嘲热讽。 愤怒瞬间点燃了刘亮华积压多年的怨气,他拿出打火机,威胁要放火烧了这个地方,工作人员不以为意,反而嘲讽道:“有本事你就烧!” 被激怒的刘亮华,终于做出了令所有人震惊的举动,他纵火焚烧民政局,险些酿成大祸,在事后的审讯中,刘亮华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却全无记忆,他仿佛在梦游,潜意识里还以为自己在执行烧毁敌军碉堡的命令。 精神鉴定结果揭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22年前的那场战争,已经在这位退伍老兵的心中留下了无法抹去的烙印,它扭曲了刘亮华的人生轨迹,把他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所幸,法律最终以仁慈的姿态,给了他重新做人的机会。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刘亮华
2007年,越战老兵刘亮华在民政局申请低保时,因被工作人员嘲讽“不要脸”,一怒之
万物知识局
2025-08-12 10:01:21
0
阅读: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