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非常气愤!德媒表示,中国以“牺牲”矿区环境和民众健康为代价,建立了稀土的垄断地位,中国开采出来的稀土,已经不仅仅只是某种原料,更是地缘政治的弹药。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德国《南德意志报》最近对中国稀土产业开炮,说中国靠牺牲环境和民众健康,强行占据了稀土供应链的制高点,这话听着就不对劲,咱们得好好聊聊这事儿。 稀土这玩意儿说稀吧,其实地壳里含量不少,比黄金白银都多。 但它就像是藏在一大堆双胞胎里的宝贝,17种元素性质相近,要把它们分开可不是件容易事。 早年间,全球稀土开采确实是一地鸡毛,美国的芒廷帕斯矿就是个典型,放射性废料随便堆露天,地下水铀含量超标35倍,最后实在撑不住只能关门大吉。 可中国这些年在稀土开采上可没少下功夫,广州一个研究所搞出的电驱开采技术,直接让稀土采收率冲上95%,用来处理污染的化学药剂也减少了80%。 以前1吨稀土要产生2000吨有毒废料,现在这些污染问题基本都解决了。 内蒙古的白云鄂博矿区更是让人刮目相看,原来是个尘土飞扬的大矿坑,现在变成了生态公园,还引来了黑天鹅安家。 而江西赣州的“白荒漠”也重新披上了绿装,土壤酸碱度一步步往回升。 2021年国务院专门出台《稀土管理条例》,把“绿色开发”写进了规定。 现在稀土开采必须配套污染处理设施,尾矿利用率还得达到80%以上,四川凉山的稀土矿,用新技术开采后,地表植被覆盖率居然能保持在90%以上。 说白了,中国稀土产业能有今天的地位,靠的是实打实的技术创新,从99.9%到99.999%的纯度提升,每一步都是科研人员拼出来的。 这种进步,可不是靠“漠视环境”就能达到的。 看来德媒这番言论,与其说是在关心环保,不如说是在为自己没有这份技术实力而着急,毕竟,谁不想掌握这种“工业维生素”的话语权呢? 而德媒说中国把稀土当成“地缘政治弹药”,这话更是站不住脚。 就拿数据来说,2024年中国稀土出口量达5.54万吨,比上年还增长了6%,这哪里像是在“卡脖子”? 反倒是西方国家自己在搞小动作,美国搞了个《稀土供应链韧性法案》,企业只能从指定国家买货;欧盟也整出个《关键原材料法》,处处针对中国企业。 这不是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吗? 再说技术差距,中国在稀土分离技术上的专利占全球83%,江苏一家工厂光核心工艺就拿了47项专利,连德国莱茵金属都得来学经验。 处理稀土废水的成本更是惊人,中国每吨30美元就搞定,欧盟要花210美元。 中国还主动对外开展合作,帮俄罗斯开发西伯利亚稀土矿,支持津巴布韦改造锂矿,连美国MP Materials公司重启芒廷帕斯矿都用的是中国设备。 这种开放态度,和西方的封锁思维形成鲜明对比。 有意思的是,德国巴斯夫想在本土建个稀土分离厂,结果因为解决不了废水问题黄了。 他们标榜环保标准高,可一旦标准影响了产业发展,就把污染环节转移到别国,这操作也是绝了。 现在中国生产的高纯度稀土磁体占全球70%,特斯拉电机、西门子涡轮机都离不开,就连美国国防部砸了4亿美元扶持的MP Materials,生产成本也是中国的两倍多。 这么看来,德媒的“气愤”背后,暴露的是欧洲在稀土领域的焦虑,98%的稀土依赖中国供应,这种依赖确实让人不安。 但与其瞎指责,不如静下心来好好研究技术,毕竟在稀土这个赛道上,实力才是真正的话语权。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德媒非常气愤!德媒表示,中国以“牺牲”矿区环境和民众健康为代价,建立了稀土的垄断
糕糕聊世界
2025-08-11 20:50:41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