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73岁的开国上将洪学智,去看望85岁的老首长徐向前元帅。推开徐帅家的门,一眼就能看完整个客厅。几张磨破皮的沙发,一台老式收音机,墙上连幅装饰画都没有。 洪学智鼻子一酸,洪学智将军是红四方面军的老兵,跟徐帅在生死线上不知闯过多少回。这份在战火硝烟中淬炼出的情谊,分量有多重,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 几十年过去,洪学智自己也已是功勋卓著的开国上将,可当推开老首长家门的瞬间,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头一震,眼眶瞬间就热了,这哪里像一位共和国元帅的居所? 客厅里,几张沙发的皮革早已磨得发亮、绽开毛边,显然陪伴主人度过了漫长岁月。墙角立着一台样式古旧的红星牌收音机,大概是老帅了解国家大事的主要窗口。墙壁上空空如也,连一张最普通的年画或装饰都没有。这份简朴,甚至超过了当时许多普通百姓的家。 洪学智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回到1932年那个滴水成冰的冬天,在陕西山阳的漫川关。数万红军被国民党重兵围困,弹尽粮绝,形势危如累卵。 饥饿像野兽般撕咬着战士们的意志。就是在那样的绝境下,时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徐向前,带着包括洪学智在内的将士们,在冰天雪地里扒开积雪,寻找能下咽的树皮、草根充饥。 那年徐帅刚过而立之年,脸庞或许还带着些许青涩,但眼神中的那份坚毅、沉稳,却像磐石般稳住了整个军心。 年轻的洪学智亲眼目睹,在最艰难的时刻,他的首长和大家一起嚼着苦涩的树皮,没有一句怨言,只有破围而出的坚定决心。正是这种与士兵同甘共苦、绝不退缩的精神力量,支撑着红军硬是从敌人的铁桶阵中杀出一条血路! 谁能想到?当年在漫川关雪地里啃树皮的总指挥,日后指挥千军万马,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元帅!功勋彪炳史册,地位尊崇无比。 然而,半个多世纪的风雨过去,他居住的环境却依然如此简单,如此朴素。磨破的沙发、老旧的收音机、空荡的墙壁……这些无声的“家当”,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有力地诉说着一个真理:真正的伟大,从来不需要外在的奢华来装点。 徐帅的心,始终和千千万万的普通战士、和亿万人民紧紧相连。战争年代铸就的艰苦朴素本色,早已融入血脉,即便身处高位,手握重权,也未曾改变分毫。 每每重温这样的故事,内心都深受触动。我们总说要传承红色基因,那么,像徐帅、洪学智将军身上所体现的这种“居功不自傲、权重不奢华”的品格,正是红色基因里最璀璨的瑰宝之一。 打江山时,能与士兵同啃树皮,坐江山时,甘于陋室简居。不是他们没有条件享受,而是他们的心中,装着比个人享受更重千钧的东西,对信仰的忠诚、对人民的责任、那份历经沧桑而始终如一的初心。 这种精神,在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今天,非但没有过时,反而像一面明镜,时刻映照着我们:无论走得多远、飞得多高,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不能丢掉那份在艰难困苦中淬炼出的精神脊梁。 看看老帅那磨破的沙发,再想想我们如今的生活,物质条件早已天翻地覆。但这份对比带来的,不应该是愧疚,而应是深刻的警醒与激励,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时,我们是否还能葆有那份对物质享受的淡然?是否还记得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核?老一辈革命家用一生坚守的这份“精神上的富足”,或许才是这个时代最值得珍视的“奢侈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本文史实核校参考《解放军报》2016年10月纪念徐向前元帅诞辰115周年专题报道及《中国共产党历史》相关卷册)
1986年,73岁的开国上将洪学智,去看望85岁的老首长徐向前元帅。推开徐帅家的
帝王心术
2025-08-11 20:07:59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