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向中国低头!宁愿裁员9000人变卖公司,也不接受中国的帮助? 1906年成立的罗罗公司,最初以生产汽车起家,1904年亨利・罗伊斯造出第一辆汽车后,与查尔斯・罗尔斯合作创立了劳斯莱斯汽车。 大萧条时期,它还收购了竞争对手宾利,在美国也开过分厂。 可谁也没想到,这家靠汽车起步的公司,会在航空领域书写传奇。 一战打响后,罗罗公司一头扎进了航空发动机领域,当时协约国一半的飞机发动机都由它生产。 冷战期间,罗罗公司继续为各类战机供应发动机,和英军的关系愈发紧密,这种长期合作让它既有着过硬的技术保护意识,又对政府有着深深的依赖。 2020年,新冠疫情的突袭让洛洛公司陷入了危机,它一直采用“飞行时间付费”的商业模式,简单说就是飞机飞得越多,它赚得越多。 可疫情一来,航班大面积停摆,飞机趴在机场一动不动,罗罗公司的收入来源几乎被切断。 就在这时,中国航空公司带着资金与诚意过来,想要在发动机方面建立合作,可罗罗公司犹豫了三个月,最后还是拒绝了。 他们内部算过一笔账,要是把高压涡轮叶片制造工艺交出去,未来十年可能损失超过200亿英镑,而且军用技术万一外流,麻烦就更大了。 更重要的是,英国政府给了20亿英镑的贷款,还给了些业务,让他们短期内没那么慌,觉得没必要冒险和中国合作。 为了活下去,罗罗公司只能狠下心来裁员,2020年裁了9000人,2023年又裁了2500人,超过1.2万个家庭因此失去收入来源。 办公室里的灯都换成了感应的,就为了省点电费,日子过得紧巴巴。 中国没拿到技术,就自己埋头干,CJ-1000A发动机2017年原型点火,2023年就装在C919上试飞了,推力13吨,油耗比上一代降了15%。 连罗罗的老客户南航,都悄悄下了50架C919的意向单,这对罗罗公司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冲击。 看着中国航空市场的快速发展,罗罗公司坐不住了。 2023年,罗罗公司终于和中国成立了发动机维修公司。 北京的维修厂采取“只修不造”的模式,零件全从英国空运,拆解的时候必须有英国工程师在场,数据还要实时传回总部,这算是他们守住技术底线的一种妥协。 对中国来说,首都机场吞吐量越来越大,确实需要这样一个维修厂。 对罗罗公司而言,这能让他们在中国市场稳住脚跟,拿到稳定的业务,算得上是互利共赢。 不过,罗罗公司的麻烦还没完全解决。 之前裁掉的9000人里,有多名高级工程师,一半去了美国,三成被中国挖走。 技术跟着人走,就算图纸没给,脑子里的东西也拦不住,这让罗罗公司的技术壁垒变得没那么坚固了。 2024年,全球宽体机飞行小时只恢复到疫情前的七成,罗罗公司现金流刚转正,账上还有47亿英镑的债务,之前省下来的13亿英镑能不能撑到行业完全复苏,谁也说不准。 罗罗公司从拒绝到合作的转变,也让我们看到,在如今的全球经济环境下,高端制造企业想靠着技术封锁过日子越来越难,只有找到技术保护和市场拓展的平衡点,才能走得更远。 而中国航空市场的崛起,也让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明白,合作才能共赢。
绝不向中国低头!宁愿裁员9000人变卖公司,也不接受中国的帮助? 1906年
星球拾光
2025-08-11 17:38:59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