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的可怕!”郑州,一家人批发了很多冰激凌放在家里,4岁孩子每天至少吃3根,起初没人在意,然而没多久,孩子的声音越来越哑像大爷,甚至讲不出话来,吓得家人赶紧带去医院检查,医生表示这是毁了声带小结,建议家长少让孩子吃冰的,网友:新时代“好”家长! 在郑州的这户人家,四岁的孩子每天攥着冰凉的甜筒,从早到晚最少啃三根,哭闹的时候,大人怕他闹得心烦,还会多塞一根过去。 他们从没琢磨过,这么小的孩子一天吃这么多冰的会不会有问题,只觉得孩子吃得高兴,自己也落个清静。 就这样过了一阵子,被忽视的隐患终于爆发了,孩子的声音出现了大问题。 像是被砂纸磨过的木头,沙沙哑哑的,后来干脆发不出完整的音节,只能张着嘴“啊啊”地比划。 慌忙把孩子送到医院,医生看着检测报告禁不住地叹气。 孩子的声带肿得厉害,上面还结了小结,就像刚抽条的嫩芽被硬生生冻坏了。 “这么小的孩子,声带还不到成人的一半厚,哪禁得住天天灌冰的?” 医生一边解释,一边比划着,冰冷的冰淇淋咽下去,对于孩子的声带来说就像是,人在大冬天裸露在寒风里,长久之下,不出毛病才怪。 更糟的是,这孩子前几天在外面疯跑回来,满头大汗直喘气的时候,抓起冰淇淋就往嘴里塞。 家长当时就在旁边看着,压根没想起拦一下,只觉得孩子热坏了,吃点冰的正好降温。 “那时候喉咙里的血管全张开着,冰一进去,等于直接给声带来了下重的。” 医生说这话时,孩子正因为做雾化哭得脸红脖子粗,药雾呛在喉咙里发疼,可越哭,对声带的拉扯越厉害,家长站在旁边,手都攥白了。 孩子在半个月内被禁止说话,孩子急得用小手拍桌子,眼泪吧嗒吧嗒掉在地上。 后来改吃中药丸,黑乎乎的丸子带着苦味儿,孩子含在嘴里直打哆嗦,咽下去就哇哇大哭,哭完又得重新做雾化,周而复始。 孩子妈妈后悔的是,自己从来没查过小孩能不能多吃冰的,就凭着想当然惯着孩子,孩子刚跑完步喊热的时候,自己图省事递过去的那根冰棒,说不定就是压垮声带的最后一下。 就在这家人为孩子的嗓子焦头烂额时,今年6月,大洋彼岸的佛罗里达州,一个三十三岁的男人正坐在酒吧里喝啤酒。 他把十八个月大的儿子锁在车里,自己揣着钱包进了理发店,理完发又拐进酒吧,一杯接一杯地喝,中间出去过两次,连车边都没靠近。 他大概觉得,孩子在车里睡一觉正好,自己喝两杯也耽误不了什么,完全没想起高温天里,密闭的车厢能变成致命的陷阱。 那天外面三十三度,阳光把轿车晒得像个蒸笼。 监控录像里,男人在酒吧里和人说笑的时候,车里的孩子正扒着车窗哭,小脸憋得通红。 等他三个多小时后晃悠悠回到车边,拉开车门才发现,孩子早就没了呼吸,小小的身体已经硬了,至少在两个小时前就没了动静。 警察赶到的时候,车内温度计指着四十四度。 “你根本不配当爹!”一位老警察忍不住吼了出来。 男人瘫在地上,嘴里念叨着“就一会儿”,可监控清清楚楚地显示,他在酒吧里喝了两轮酒,甚至还出去买了包烟,就是没想过要去看看车里的孩子。 他大概从来没听说过,夏天的车里,每一分钟都可能夺走孩子的命。 后来这男人被戴上了手铐,面临的指控能让他在牢里待四十年。 可再长的刑期,也换不回那个在高温里挣扎的小生命了。 这两家人,一个觉得夏天宠着孩子吃冰没关系,一个觉得把孩子单独放车里“就一会儿”不打紧,说到底,都是没把孩子的脆弱当回事,也懒得去了解那些基本的防护知识。 四岁的孩子不知道声带会被冰坏,十八个月的婴儿更不会喊“妈妈我热”,他们能依赖的,只有大人的判断。 可这些大人,要么凭着自己的想当然,要么图一时的方便,把该有的谨慎抛到了脑后。 那个郑州的孩子还要吃好几个月的药,每天喝温水,吃清淡的饭菜,才能慢慢把嗓子养回来。 而佛罗里达的那对父母,只能在探视日隔着玻璃看空荡荡的婴儿床照片,一辈子被“如果当初”的念头缠着。 其实夏天哪有那么多意外,不过是有人把孩子的健康当小事,把自己的方便放前头。 就像给孩子递冰淇淋时,没想过声带会肿。 锁车时觉得“马上回来”,没算过车内温度升得多快。 这些“没想到”攒到一起,最后伤着的,都是那些不会说话的孩子。
“无知的可怕!”郑州,一家人批发了很多冰激凌放在家里,4岁孩子每天至少吃3根,起
星球拾光
2025-08-06 10:38:39
0
阅读: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