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的日子,已算不上旅居,更像是日常。 在这儿,感受不到任何"卷"的气息。大街上几乎从不见行色匆匆的人,连从容都觉得词不达意。 人们穿着随意,大多是T恤短裤,悠闲自在,有点亚热带式的慵懒。 尤其是夏暑季节,小区里很安静。她的静,不是指悄无声息,而是定而静,静而安。环境幽雅,绿树成荫。到处是湖泊、草地,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想让人想在草地上躺下来,感受一下土地的气息。 有时候,旅行的意义,并不是看了多少名胜、古迹,而是心曾随一个地方的节奏自在摇曳过。 最近有了返乡的打算,心中不免有些缠缠绕绕的思绪。 人到中年,总有一些使人迷茫的事情不能开解。人生的悲凉与无奈在这一刻尽显,是苍茫的底子,也是人生的底子。 我不害怕孤独,但我害怕离别。 在一个地方待久了,离别让我充满了离愁别绪。 人总是存在于这样的矛盾里,既要接纳矛盾,又难舍温情,纵然已知这世间的万物终将消逝,人生也没有永远的安稳,但最终还是被束缚在生命的不可控之中,执着于此。 可是,又执着什么呢?人生本就悲喜交替,既要享受一个人的洒脱自由,也要接受温情琐碎的牵绊。 常对人生思索一二,得不到三四,这样已经知足。我更喜欢让自己的内心保持淡然,灵魂清澈。 所以我感谢这些牵绊,不管是苦难的降临,偶然的分别,或是美好的相遇,这些将从我的身体穿过,与我的生命一起串联成我人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风绕指隙,云去山栖。 怀着秋露般微凉的心,让一切在其所在,让万物如其所是。 立秋之后,中午依旧燥热。但是早晚。多多少少地有了一些秋气。 今天又是响晴的天。 一个大太阳,穿过,秋日的第4个清晨。 天空是湛蓝的,有很好看的云,轻轻柔柔的,在天空自在地闲游。一会儿像波浪;一会儿像棉花糖;一会儿像羽毛,一会儿像小狮子……常常对着秋云,看得人都痴了。 也想变成一朵云,洒脱自由。 喝完咖啡,不待吃饭,就下楼去。突然很想去园子里看看,吹吹初秋的风。 早晨的微风里,叶子簌簌地落下来,不由得想:确实有点像秋天的样子啊。 我走进草丛里,看那片片黄的绿的叶子,尚带着生命的痕迹,静静的泊在那里,像是不愿惊扰的梦。那是一种清爽的、略带忧伤的味道…… 太阳花开得密密麻麻,娇艳秀丽,真如小孩子的笑脸,充满天真童趣。蜜蜂在其间飞来飞去,忙个不停。 蓝雪花开在角落里。清清凉凉蓝,融融冶冶雅,于是,小小的清凉意在不经意间漾开。 忽然觉得自己变成了早秋的一部分。 想起来一句话:要像花儿一样坦然成为自己。也许没有完美的形状,也许色泽不够鲜艳,但还是可以生机勃勃的成长,开出自己的样子。 看完花儿,走出小区,去了超市。已经几日没去了,冰箱里空空如也。 买了南瓜、甘蓝、黄瓜。 看到北方的水蜜桃,略犹豫了一下,买了三只熟透了的。 西瓜搞特价,1元39一斤,从未见过如此便宜的价格。有分割好的,一块一块的,鲜红的瓤。 今年夏天好像没有吃西瓜。也不觉得遗憾。 西瓜性寒凉,于我的胃口不符。主要原因吃西瓜是热闹的事情,一个瓜切成一片片大家一起分享。一个人吃,终究失了兴致。 超市里人不多,显得冷清。提着东西去结账,支付12元3角。 想起鲁迅先生的日记:"今日买白菜三斤,花银二角。"哈哈,原来先生也在记账呢。无论是怎样的人物,过日子左不过也是柴米油盐,花费几许吧。 这么琐碎,妨碍他成为文豪了吗? 回到家,洗手做羹汤。 煮玉米、鸡蛋,热两片面包。洗干净蔬菜,清炒一个甘蓝。 饭菜可口,心情愉悦。 每天清理干净家里,卫生整洁。处理一些来自各方面的琐碎事儿。 不内耗,不用太赶吋间,听从内心的声音,慢慢享受生活。用心去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享受。 帝王系列看到乾隆皇帝,发现太多臆想出来的人物和情节,就感到了一丝无趣,暂且停下来了。或许,以后在闲暇时候还是可以拿出来读完的。 重新找了几本散文、杂谈来读。忘了这是第几遍读《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 还是更喜欢阅读契合自己心境的文字。毕竟,阅读是一场心与心的无声交流。 他说:"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条通往自己的道路。 世界变得越来越美,我独自一人,不因孤独而痛苦。原来,孤独不是缺陷,而是生命最本真的状态。" 这些话,不断地打开自己,能清晰地照见自身存在的瑕疵。把大脑里存在的一些迷茫一点点消除,眼里只看到当下,心里也只想着当下,顿觉轻松许多…… 读着,想着,如下了一场太阳雨,明朗澄澈,又似乎可以找到一些读过的痕迹。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也许就存在于每一天的日子里。毕竟,能被细致收藏的日子,从来都不算虚度。 在这个浅浅的秋里,虽然我没有太多的机会去看远处的风景,但可以放开自己的一颗心,允许它天马行空,如云在天,如花在野,自由地飘浮。 此刻,我在沙发旁闲坐,冲了一杯咖啡,慢慢喝着,望着窗外。心,也突然地静泊下来了。 好好生活,当下即美。
三亚的日子,已算不上旅居,更像是日常。 在这儿,感受不到任何"卷"的气息。大街上
素食吃出好身体
2025-08-11 15:20:41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