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一个国家不一定需要战争,中国这一次掐住了日本的国运,绝对不会手软,所有人都知道

一叶知大事 2025-08-11 12:23:19

毁一个国家不一定需要战争,中国这一次掐住了日本的国运,绝对不会手软,所有人都知道,现在的日本是有名的,产业升级慢,人口老龄化严重,年轻人低欲望的社会。   日本社会如今的模样,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能叫嚣“东京可买下美国”的经济体了。   走在东京街头,你会发现车流量比前些年少了不少,便利店的招工启事贴了又贴,养老院门口总排着长队——这一切,都在诉说着这个国家正被三个问题牢牢困住:产业升级慢、人口老龄化严重、年轻人低欲望。   2025年上半年,日本的贸易逆差已经扩大到2.2万亿日元,光是对华逆差,1月份就达到1.4万亿日元。   曾经撑起日本经济半壁江山的汽车产业,日子尤其难过。   这一年,日本汽车出口421万辆,而中国出口了585万辆,其中电动车就卖了177万辆,增速高达67%。   丰田、本田这些老牌车企,在华销量持续下滑,工厂关门的消息时不时传来,失业的工人聚在广场上聊生计,脸上满是茫然。   要知道,汽车产业占日本GDP的50%,关联着超过500万就业岗位,差不多是总就业人数的1/8。   可现在,新能源浪潮里,日本押错了宝,死磕氢能源,全球都在转用电动车的时候,它手里的氢能源专利成了烫手山芋,去年氢能源汽车只卖出去1万辆,还几乎全在国内。   这样的产业节奏,说一句升级缓慢,一点都不冤枉。   经济的低迷背后,是人口结构的崩塌。   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29.3%,全球最高。   劳动力市场更是惨淡,劳动人口只剩下7395万,一年就减少25万,占总人口的比例跌到59.5%。   企业招不到人,只能把工厂搬到海外,可搬到哪去呢?   中国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充足的劳动力,不少日本企业最后还是得乖乖把生产线挪过来。   更让人忧心的是年轻人,养老负担重得喘不过气,自杀率居高不下。   他们对结婚、生育没兴趣,对奋斗没动力,“低欲望”成了贴在这代人身上的标签。   便利店老板说,现在的年轻人宁愿拿着低工资做兼职,也不愿进大企业加班,“好像对未来没什么指望”。   其实,日本走到这一步,不是没有预兆,而是历史上一次次“赌国运”埋下的伏笔。   明治维新后,靠着甲午海战从清政府手里拿到几亿两白银赔款,才算缓过劲来;   二战战败后,若不是美国出于遏制中苏的心思出手援助,恐怕早就撑不下去了。   那时候的日本,总想着靠一次豪赌翻身,这种思维后来又带到了经济领域。   上世纪80年代,举全国之力搞互联网,结果赶上泡沫破裂,钱全打了水漂;   同一时期布局新能源汽车,放着电动车这条明路不走,非要孤注一掷搞氢能源,等发现路子走不通时,中国的比亚迪们已经把全球市场抢得差不多了。   再看那些曾经的优势产业,如今一个个被超越。   半导体领域,日本巅峰时占全球50%的市场份额,现在连10%都不到。   中国早就绕开它的专利壁垒,搞起了氮化镓、碳化硅这些第三代半导体;液晶面板行业,京东方、TCL硬生生把价格打了下来,全球份额占了60%,日本只能退守到10%以下。   日本企业总想着把技术做到完美再推向市场,可等它磨磨蹭蹭弄出来,市场早就被别人占了。   就像人工智能,中国的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都已经商用了,日本连个像样的大模型都拿不出来。   有人说,日本在材料、精密仪器这些领域还有优势。   可中国企业靠着逆向研发和场景创新,正在一点点打破它的专利壁垒。   光刻胶、碳纤维这些曾经被日本垄断的材料,现在中国也能生产了。   更重要的是,中国有14亿人的大市场,什么东西一进去就能铺开,新能源汽车、高铁都是这样。   日本新干线时速320公里,中国高铁跑过486公里,还能把项目卖到全世界,日本投标时常常输给中国。   这种差距,不全是技术问题,更是产业升级速度和市场活力的差距。   现在的日本,就像一艘负重前行的船,老龄化是压舱的石头,年轻人低欲望是扯着船的锚,产业升级慢又让船没了动力。   而中国,正轻装上阵往前赶。   或许,日本真该好好想想,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但看眼下这光景,保守的社会思维占了上风,企业还在守着老模式,年轻人依旧提不起劲,这样下去,恐怕只能在原地打转了。   那么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0 阅读:3
一叶知大事

一叶知大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