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的三条底线:第一条底线:乌克兰绝不承认领土丢失。第二条底线:任何国家都不能阻止乌克兰加入欧盟或北约等国际组织。第三条底线:不能限制乌克兰的防务能力。 这也正是此前俄罗斯所开出的停火条件,分别对应着领土、中立原则以及去军事化,不过说白了,乌克兰耗费一代人,去维护这些底线,真的有必要吗? 就先拿第一条“绝不承认领土丢失”来说,这句话听着硬气,可看看地图就知道,卢甘斯克全境早成了俄罗斯的“实际控制区”。 顿涅茨克60%的地盘插着“人民共和国”的旗帜,扎波罗热的核电站由俄军看守了3年,连克里米亚的居民都拿着俄罗斯护照用卢布买菜了。 而第二条“不允许阻止加入欧盟或北约”,更像是对着空气许愿。 欧盟那边,匈牙利早就放话“只要我在,乌克兰别想进门”,就因为乌克兰限制境内匈牙利族人的权益。 德国和法国嘴上说支持,却把入盟谈判的“进门费”涨到了4000亿欧元,相当于乌克兰5年的GDP总和,这哪是欢迎,分明是给套上了经济枷锁。 北约更现实,土耳其和匈牙利两次否决乌克兰的“候选国”资格,美国前国防部长奥斯汀私下说“20年内别想”——毕竟谁也不想为了乌克兰跟俄罗斯直接开火。 而第三条“不限制防务能力”,听着像要自强,实则是没掂量自己的斤两。 乌克兰70%的军工企业在冲突中被摧毁,哈尔科夫坦克厂变成了废墟,基辅的导弹研究所只剩断壁残垣,现在手里的武器90%靠西方援助。 美国送的“海玛斯”火箭炮,每发射一轮就得送回波兰维修;德国的“豹2”坦克,零件得从南非偷偷买,因为欧洲厂家不敢卖。 自己造不出,别人给的又带附加条件——美国要求乌克兰不能用其武器攻击俄罗斯本土,欧盟限制把技术转让给第三方。 更别说军费已经占到GDP的35%,民生支出被砍到只剩12%,医院缺药、学校停课,就算真有了“不被限制的防务能力”,民众怕是也熬不到那时候。 最扎心的是“耗费一代人”的代价。乌克兰180万伤亡数字里,30岁以下的青壮年占了62%,相当于每5个年轻人就有1个伤亡或逃亡。 基辅大学的入学率从2021年的89%跌到2024年的42%,剩下的学生里,60%在学“战地急救”和“无人机操作”,正经的理工科专业快招不到人了。 劳动力市场更是空了一大块,农业人口流失47%,导致2024年的小麦产量比战前降了38%,只能靠欧洲援助的粮食度日。 这代人要么在前线当炮灰,要么在逃亡路上挣扎,要么在废墟里捡垃圾,所谓的“维护底线”,本质上是拿他们的青春、教育、未来当赌注,赌赢了能拿回几块土地,赌输了就是一代人的彻底垮掉。 看看那些同样经历过领土争议的国家,芬兰在二战后割让了卡累利阿地峡,虽然疼,但转头加入欧盟搞经济,现在人均GDP是乌克兰的12倍。 哈萨克斯坦独立后主动放弃了和俄罗斯的部分争议领土,换来能源合作,经济靠石油翻了20倍。 这些国家不是没底线,而是知道“底线”得和实力匹配,攥着不切实际的执念不放,只会被拖入更深的泥潭。
美国对俄罗斯发出了严厉的警告!俄罗斯新闻社8月10日报道称,美国驻北约大使惠
【20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