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11月,蒋介石到安徽大学视察,与时任安徽大学校长刘文典吵架,蒋介石狠狠

混沌于浮云 2025-08-10 01:16:31

1928年11月,蒋介石到安徽大学视察,与时任安徽大学校长刘文典吵架,蒋介石狠狠打了刘文典两个耳光。谁料,刘文典趁蒋介石不备,竟朝着他肚子上踹了一脚,蒋介石应声倒地。蒋介石颜面尽失后,十分恼怒,立刻叫人把刘文典抓起来了 刘文典,1889年生在安徽合肥,家里挺有钱,曾祖父是卖布的,攒下不少家底。他爸刘南田是个学问人,既懂国学还会英语,给刘文典打下了不错的起点。小时候他就聪明,学了一肚子古书,1906年考进芜湖安徽公学,碰上了陈独秀和刘师培。这俩人不光教他学问,还给他灌输了反封建、争自由的念头。1907年,他加入了孙中山的同盟会,算是正式走上了革命路。 1909年,刘文典跑去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跟国学大牛章太炎学《说文解字》,脑子里的学问和革命想法都更深了。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1912年回国,进了上海《民立报》,跟宋教仁一块儿干,写文章宣传民主,骂袁世凯独裁。那时候他还见过孙中山,孙给了他“戮力同心”和英文“Unity is our watchword”的题词,挺激励人的。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他参加了二次革命,没成又跑回日本,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当孙中山的秘书,帮着写英文电报,参与了不少大事。 1916年回国后,1917年在陈独秀推荐下,他成了北大文科教授,专攻诸子学。1923年,他出了《淮南鸿烈集解》,靠着严谨的考证和注释,在学术圈里名声大噪。后来又校勘了《庄子》《说苑》,写了《三余札记》,学问做得扎实。1928年,他被请去当安徽大学首任校长。这学校刚建起来,想传播新思想,刘文典治学严谨,性子又直,师生都挺服他,外号“狂士”,骨子里透着股不服输的劲儿。 1928年11月23日,安徽大学旁边的第一女子中学搞周年庆,安徽大学的学生没被邀请,就想硬闯进去,结果跟女校师生起了冲突,砸了门窗还打了人。这事儿闹大了,传到了正在安庆的蒋介石耳朵里。蒋那时候刚统一全国没多久,正想抓机会立威,觉得这是个整顿学风的好机会。11月29日,他在省政府大厅召见了刘文典和女校校长程勉旃,想问个清楚。 蒋介石上来就指责刘文典管教不严,刘文典却不买账,说学生有表达的权利。俩人你一句我一句,火药味越来越浓。传言里,蒋介石气得给了刘文典两个耳光,刘文典直接一脚踹过去,把蒋踢倒了。不过有些史料,比如《刘文典年谱》,说刘文典只是跺了跺脚示威,动手的事可能被夸大了。不管咋样,蒋介石觉得丢了面子,当场让人把刘文典抓了起来。 刘文典一被抓,消息就在安庆炸开了锅。那天晚上,安徽大学的学生在校园里聚起来,喊着“放了刘校长!”连夜游行,举着“反对暴政”的牌子,一直走到省政府门口。其他学校的学生也加入,队伍涨到几百人,声势浩大,把全城都震住了。全国的知识分子也没闲着,蔡元培、胡适这些大V联名写信,骂蒋介石滥用权力。这封信登在报纸上,全国哗然,各地请愿书、电报像雪片一样飞向政府。 刘文典在牢里关了七天,条件挺差,但他硬是没低头。外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学生游行没停,知识分子持续发声,连国民党内部的陈立夫都出来说情。蒋介石扛不住了,同意放人,但有个条件:刘文典得丢了校长职位,还得滚出安徽。1929年,刘文典出来了,学生和同事们热烈欢迎他。他没多停留,受邀去了清华大学当教授,还在北大兼课。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文典跟着南下,1938年到了昆明,在西南联大教书。他学问深,讲课有意思,学生都喜欢。后来他去了云南大学,继续钻研古书,出了《庄子补正》等大作。1956年,他当上了全国政协委员,名声更响了。1958年7月15日,他在昆明病逝,活了69岁。追悼会上来了上百人,大家都挺怀念这位国学大师。他的书,尤其是《淮南鸿烈集解》和《庄子补正》,到现在还被学术圈看重。 蒋介石这边呢,这事儿对他来说就是个大尴尬。打了人还被踹了一脚,传出去脸上挂不住。他抓刘文典是想立威,结果反倒激起了更大的反弹,学生闹、知识分子骂,弄得他灰头土脸。史料里没说他事后报复刘文典,但这事肯定让他记恨上了。不过蒋忙着对付其他对手,这段插曲也就没再翻出啥大浪。

0 阅读:90

猜你喜欢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