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一位80多岁老妇,感觉自己活不久了,便对儿子说:“你是张作霖的第9个儿子”。 一句临终遗言掀起惊天波澜,一个农民摇身变成”东北王九公子”。这位自称张学忠的老人拿着印章、文书和胳膊上的梅花印为证,却遭遇张家后人集体否认。真相到底如何? 1988年1月10日上午10时,81岁的母亲病重在床,弥留之际告诉了我一个惊人的秘密:我的生身父亲是张作霖,我本名叫张学忠,为了逃避日本人的追捕才把我改名叫张忠诚。这句话彻底改变了张学忠的人生轨迹。 说起张作霖,那可是民国时期响当当的人物。1875年,张作霖出生于海城县的一户贫农家庭,曾投身毅军参加甲午战争,后返乡投身绿林。他从一个穷苦农民的儿子,一路拼杀到东北王的位置。1875年,张作霖出生于海城县的一户贫农家庭,曾投身毅军参加甲午战争,后返乡投身绿林,在义和团运动中以”保险队”之名不断壮大实力,成为辽西的一股重要民间武装,清政府因无力征剿,遂于1903年将其招安为正规军。 张作霖这人虽然出身草莽,但很有手段。他先是当土匪,后来被清政府招安,一步步爬到东三省巡阅使的位置。到了民国时期,他更是成了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者,号称”东北王”。这样的人物,自然不缺女人。史料记载,张作霖一共娶了六房夫人,生了八个儿子六个女儿。 按张学忠的说法,他母亲李玉兰原本是张府的丫鬟,后来和张作霖发生了关系。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后,李玉兰为了保护孩子,带着刚出生的张学忠逃到了偏僻的农村,隐姓埋名过了一辈子。 听了母亲的话,张学忠开始了漫长的认亲路。他先是改了名字,从张忠诚改回张学忠。接着拿出了各种”证据”:一枚刻着”敬修”二字的印章,据说是张作霖的道家法号;还有一些文书和张作霖的亲笔字条;最关键的是,他胳膊上有个梅花形的烙印,据说是张府管家当年留下的身份标记。 张学忠还找到了当年的管家温守善和奶娘作证。这些人都表示,张学忠确实是张作霖的第九个儿子。有了这些”证据”,张学忠的故事很快传开了,当地媒体也大肆报道,他一时间成了名人。 但是张家的反应却让张学忠大失所望。周毅还告诉笔者,1993年12月,他在北京遇到了张学良的妹妹张怀敏女士时,张女士明确表示,根本没有这样的事情,此人身份明显是假的。2001年,周毅还碰到了张学良的女儿张闾瑛,当初张闾瑛女士还问过他,这个张学忠到底是怎么回事,对此十分反感。 更要命的是,张学忠的证据存在致命漏洞。他身份证上的出生年份是1930年,但张作霖1928年就被炸死了,这在时间上根本对不上号。对此,张学忠解释说是为了躲避日本人才改的年龄,但这个说法很难让人信服。 1994年,哈尔滨有家报纸刊登了质疑文章,张学忠看了很生气,直接把作者杨景华告上了法庭。他要求对方道歉并赔偿损失。但法院经过审理,认为张学忠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他与张作霖的血缘关系,驳回了他的诉讼请求。 笔者了解到,当时《沈阳晚报》记者孟祥棣就此事曾于1994年8月1日特赴天津询问过温守善及其家人。笔者随后联系到了孟祥棣,他告诉笔者,当时他的确去了温守善的家,温守善的小儿子温辉告诉他,张学忠是来过他家,当初只说是领老人去吃个饭,根本没和他们打招呼说要去公证处做什么声明,老人当时患有老年痴呆,是没有能力做证明的。 专家们对张学忠的”证据”也提出了质疑。对于千万美元的债务存单,周毅说:“我看过那张存单,也翻译过,是假的,张家人也已经认定过它是假的。1996年,我去拜访过张学良,还专门就这张存单的事问过他,张学良告诉我说,没有这回事。” 败诉后的张学忠并不甘心,据悉,8年来张学忠为此已打了6场官司,均败诉。每次败诉,张学忠都不服气,总是想方设法再次起诉。但结果都是一样的,法院始终认为他的证据不足。 这个案子到底谁对谁错,现在还真不好说。支持张学忠的人认为,那个年代兵荒马乱,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张作霖确实可能有私生子流落民间。反对的人则认为,张学忠的证据漏洞百出,很可能是想借张作霖的名气出名或者谋取利益。 从客观的角度看,张学忠确实拿不出足够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身份。他的那些”证据”,要么真假难辨,要么前后矛盾。而张家后人的集体否认,也让他的说法失去了可信度。 这桩认亲案至今没有定论,张学忠是否真是张作霖的第九子,或许只有当事人自己心里清楚。你觉得这事儿是真是假?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宋美龄到死都不愿见宋庆龄,两人却立下相同遗嘱,内容令人心酸1981年5月中旬,
【1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