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发现乌军无人机后,用无人机一路跟踪尾随到乌军老巢!锁定位置后,苏-34轰炸机,携带一枚Fab-3000滑翔制导炸弹,向乌军无人机小组的房屋投下。 在现代战场,无人机操作员是猎手,但他们自己也随时可能变成猎物。 最近在俄乌战场上,就发生了这样一幕。 两名乌克兰士兵刚刚回收了一架无人机,正把它搬进藏身的民房。他们大概以为回到了安全的据点,谁知高空中一双更有耐心的眼睛早已将他们锁定。 这套战术的开端通常是一次看起来很平常的空中侦察。 俄军的侦察无人机凭借光学和热成像设备,能在五公里外的安全距离进行持续监视。 当它发现一架正在活动的乌军无人机时,一个更具杀伤力的计划便开始了。 俄军无人机并不会立刻攻击空中的同行,它选择了一种更古老的策略:顺藤摸瓜。 它会悄无声息地转为尾随,像个幽灵一样跟着那架乌克兰无人机,一路跟回它起飞和降落的“巢穴”。 这个过程不仅考验技术更考验耐心,也是对敌人心理的精准拿捏。 当乌军操作员以为任务结束,将宝贵的无人机搬回藏身处时,他们也亲手为俄军的炮火标注了最终的打击坐标。 地上的“瓜”被定位后,猎杀的下一环便迅速启动。 指令被传给了空中的苏-34前线轰炸机。 作为俄军的主力机型,苏-34能在乌军常规防空系统的射程之外,投下重型滑翔制导炸弹,这种“防区外打击”的方式既安全又突然。 这次它携带的是一枚堪称“怪物”的Fab-3000重型航空炸弹。 这种炸弹就是为了摧毁坚固工事而生的。 在加装了现代化的滑翔与制导套件后,这枚巨兽的打击精度甚至能控制在10米以内,精准度不亚于导弹。 随着苏-34在万米高空投下这枚“雷神之锤”,打击已无可逆转。 从高空无人机传回的实时画面看,航弹不偏不倚地砸中了乌军无人机小组藏身的那栋房屋。瞬间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冲击波肉眼可见。 当烟尘散去,先前那栋看似坚固的房屋已经消失,原地只剩下一片废墟。 据评估这次打击直接让房屋内的约三名乌军人员连同他们的装备一起,从战场上被彻底抹除。 这绝不是一次偶然。 它揭示了俄军一种愈发成熟的作战模式:用相对廉价的无人机去执行长时间、高风险的跟踪任务,一旦锁定了敌方无人机小组这样的高价值目标,就毫不犹豫地动用重型航空火力,进行一次性、毁灭性的清除。 用一枚1.4吨炸药的航弹去对付一个两三人的无人机小组,这套打法谈不上“对称”,却充满了极致的成本效益算计和强大的心理震慑。 对乌军来说无人机小组是他们实施侦察和精确打击的关键节点,因此也成了俄军的重点打击对象。 这种“无人机侦察+轰炸机精准打击”的组合拳,正在极大地压缩乌军小型化、分散化作战单元的生存空间。 过去还能临时藏身的民房、林地,如今在无处不在的空中监视下,随时可能变成坟墓。 这也迫使战场上的博弈进入了新的层次,双方围绕侦察与反侦察、伪装与识破的对抗,只会变得空前激烈和残酷。 这场围绕无人机的猎杀游戏显然已经进入了下一章。 单纯拥有和使用无人机已经不够了,如何保护自己的“眼睛”和操纵“眼睛”的人,成了决定生死的关键。 当藏身之处不再安全,当头顶的“天眼”既是你的武器,也可能是为你引来杀身之祸的信标时,一线士兵的生存法则,又该如何重写?
俄军发现乌军无人机后,用无人机一路跟踪尾随到乌军老巢!锁定位置后,苏-34轰炸机
军机Talk
2025-08-08 14:56:3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