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玩“声东击西”,中美经过三轮谈判,美方最关注的不是关税,也不是稀土,而是如鲠在喉的俄伊问题。不解决掉俄伊,可能以后还会有巴西,中方的国际结算体系搭建成熟,中美博弈很难占上风。 这事儿说起来透着蹊跷。俄罗斯坐拥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储量,西伯利亚的管道里流淌的不仅是能源,更是撬动国际格局的杠杆。伊朗的地下则沉睡着海量石油,波斯湾的油轮每一次启航,都在改写全球能源贸易的账本。这两个国家,怎么就成了中美谈判桌上绕不开的坎? 答案藏在美元霸权的命门里。过去大半个世纪,美国把全球经济玩成了一盘棋局。中东的油田、欧洲的输气管道,看似是资源的流动,实则是美元的疆场。他们把石油贸易与美元结算死死绑在一起,就像给全球经济装了个阀门 — 谁想买卖能源,就得用美元;谁不听话,就关掉阀门断你的现金流。这套 “石油美元” 体系,让美国坐在家里印钞票,就能换遍全球的真金白银。 可这两年,阀门开始松动了。中俄之间的天然气管道里,人民币结算的比例悄悄爬过了 60%。西伯利亚的天然气涌进中国时,计价单上的货币符号不再只有美元。伊朗加入上合组织后,波斯湾的石油也开始试着用人民币计价,虽然还在试点阶段,却像第一缕晨光,照在了美元垄断的黑屋子里。 这些变化,华盛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要知道,美元霸权就像一座大坝,靠石油贸易的洪流冲刷才能稳固。俄罗斯和伊朗这两个能源大国,相当于在大坝底部掏了两个洞。水流虽慢,却能一点点掏空根基。一旦大坝塌了,美国靠印钞收割全球的日子,也就到头了。 这才是美方在谈判中紧盯俄伊的真正原因。他们嘴上说着 “地区稳定”“贸易公平”,实则是怕这两个国家带了头,让更多资源国跟着学。巴西的铁矿、沙特的石油、智利的铜矿,要是都开始用人民币或者本币结算,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就得打个大问号。 中国搭建的国际结算体系,这几年正在悄然成长。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覆盖的国家越来越多,数字货币的跨境结算也在试点。这些不是为了和谁抢地盘,而是让各国多一个选择 —— 不用再看美元的脸色做生意。可对美国来说,这就是动了他们的奶酪。他们习惯了垄断,容不得半点 “分庭抗礼” 的苗头。 看看美方的动作就明白了。一边在谈判桌上向中国施压,要求 “约束与俄伊的能源合作”;一边悄悄给欧洲盟友递话,让他们少用人民币结算能源。这种双管齐下的操作,与其说是谈判,不如说是想把中国拉进维护美元霸权的阵营。 但这世上的事,从来不是谁能说了算的。俄罗斯需要稳定的能源出口市场,中国需要多元的能源供应,用本币结算既能避开美元波动的风险,又能降低交易成本,这本就是互利共赢的选择。伊朗受够了美元制裁的窝囊气,用人民币做石油买卖,既能保住市场份额,又能打破封锁,何乐而不为? 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国家看清了一个现实:把鸡蛋都放在美元篮子里,迟早要被美国的货币政策绑架。美联储一加息,全球都得跟着买单;美国一制裁,哪怕是正常贸易也得停摆。这种日子,谁也不想再过下去。 所以美方的焦虑,不止于俄伊两国。他们怕的是蝴蝶效应。今天是俄罗斯和伊朗,明天可能是巴西和南非,后天说不定连欧洲盟友都会偷偷改用人民币结算能源。等到中国的国际结算体系真正成熟,各国贸易往来不再依赖美元,美国在中美博弈中手里的牌,就会少得可怜。 这也是为什么三轮谈判下来,美方对俄伊问题的追问比关税还执着。关税摩擦伤的是面子,最多疼一阵;可能源结算的变化动的是里子,能让美国的全球霸权根基松动。这种 “声东击西” 的把戏,说白了就是想借着谈判的由头,堵住美元霸权堤坝上的漏洞。 但历史的车轮从来不会因为谁的焦虑就停下。从英镑霸权到美元霸权,国际货币体系的迭代本就是常态。中国搭建国际结算体系,不是为了取代谁,而是为了让全球贸易更公平、更稳定。俄罗斯和伊朗选择人民币结算,也不是给谁 “站队”,而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 这轮谈判撕开的,不仅是美方的战略焦虑,更是一个旧时代的裂痕。俄伊问题只是个引子,真正的博弈,早已在货币结算的战场上悄然打响。而这场较量的结局,或许从各国开始用本币做买卖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
俄乌谈判僵局:谁在假装想和谈?就在刚刚,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宣布了!8月7
【1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