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环球时报爆料,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居然当众承认,联合国的会议和报告,已经成为拖垮组织的主要负担,并且他也给出表态,会支持改革工作,但这却引来了网友的质问:先让美国把钱给补上去再说其他的![凝视]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最近在内部会议上坦承了一个尴尬现实:这个全球最大的国际组织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财政和效率双重危机。 2025年预算缺口达到24亿美元,相当于年度总预算的三分之二无着落,而美国作为最大出资国,历史欠款加上当期未缴费用超过15亿美元,直接影响了多个维和任务的正常运转。 更让人意外的是,就在上个月,联合国纽约总部为了节省电费,竟然将部分办公区域的空调温度调到了28度。工作人员私下抱怨,开会时西装革履的外交官们汗流浃背,场面颇为尴尬。 数据显示,联合国2024年共举办了2.7万场会议,产出1100份各类报告。但内部统计发现,最受关注的文件下载量仅有5500次,而某份气候变化报告长达800页,核心观点却只需要5页就能说清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联合国官员透露,去年通过的决议中,超过三分之一都是在重复讨论十年前的老议题。“我们成了全世界最会开会的组织,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在下降。” 这种低效率背后是恶性循环:缺钱导致实地项目削减,转而用更多会议来维持存在感;而频繁开会又消耗紧张经费,仅会议支出就超过4亿美元。 美国的拖欠行为格外引人关注,作为承担22%常规预算的“大股东”,美国一边在安理会频繁使用否决权维护自身利益,一边却长期拖欠会费,这种双重标准让其他成员国颇有微词。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表现,作为第二大出资国,中国不仅足额缴纳23.79%的维和预算和20%的常规预算,还额外资助了多个发展项目。 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维和医院里,中国医疗队用有限的预算建起了当地最先进的儿科诊室,每月为上千名当地儿童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这种务实做法赢得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广泛赞誉。 改革阻力比想象中更加复杂,古特雷斯提出的冻结招聘、引入人工智能办公等节约方案,在庞大的官僚体系面前进展缓慢。 安理会五常的否决权制度更是让根本性改革寸步难行,去年提出的38项改革提案中,有29项因大国分歧而搁浅。一位非洲外交官直言:“五个常任理事国就像房东,你很难指望他们同意改造自己住的房子。” 发展中国家对话语权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在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全球性议题上,南方国家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和解决方案,但在议程设置和决策过程中仍然处于边缘地位。 有观察家指出,联合国面临的不仅是资金问题,更是身份认同危机。当世界需要快速应对新冠疫情、气候变化、地缘冲突时,这个成立于1945年的国际组织显得反应迟缓。 例如,去年联合国关于乌克兰问题的决议投票中,有40多个国家选择弃权,反映出传统的东西方阵营划分已经不能完全解释当今的国际政治现实。 技术革新为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联合国正在试验用人工智能处理重复性文件,预计可以减少30%的行政成本。但这需要各成员国在数据共享和技术标准上达成一致,谈何容易。 一些小国开始探索“绕过联合国”的合作方式,比如太平洋岛国联盟在应对海平面上升问题上,直接与中国、澳大利亚等国建立双边合作机制,效率远超联合国框架下的多边谈判。 资深外交官张明(化名)认为,联合国的价值不在于解决所有问题,而在于提供一个各国对话的平台。“即使效率低下,但这是目前唯一一个195个国家都承认的全球性机构。” 但年轻一代的外交官们显然不满足于此,他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能够真正回应21世纪挑战的联合国,而不是一个被20世纪思维束缚的“文件制造机”。 当前的改革窗口期可能稍纵即逝,随着全球政治格局的快速变化,如果联合国不能及时调整,很可能被新兴的区域性国际组织边缘化。 这场改革困局的核心在于:如何在维护大国利益的同时,让联合国真正服务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政治智慧的考验。 如果让你来当联合国秘书长,你会优先解决哪个问题?是先向美国追缴欠款,还是大刀阔斧精简机构?或者你有什么创新的改革思路?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信源: 环球时报---联合国自查,承认“文山会海”
8月4日,环球时报爆料,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居然当众承认,联合国的会议和报告,已
优优谈过去
2025-08-07 14:19:36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