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一项重大任命,让白宫一片欢呼:“德黑兰终于要远离中俄了” 华盛顿的香槟差点

老阿七说史 2025-08-07 10:14:06

伊朗一项重大任命,让白宫一片欢呼:“德黑兰终于要远离中俄了” 华盛顿的香槟差点提前开瓶!8月4日,伊朗最高领袖一纸任命,将资深外交官、前核谈判代表阿里·拉里贾尼推上国家最高安全委员会的关键位置。 西方媒体立刻嗅出风向骤变,《华尔街日报》言之凿凿:“德黑兰终于要远离中俄了!” 白宫椭圆办公室的灯光那晚似乎格外亮,特朗普团队几位不愿具名的高级顾问向路透社透露,内部评估报告里,“战略机遇期”这个词被反复圈注。 他们相信,阿里·拉里贾尼这位曾与西方周旋多年的老手,此番出山绝不只是为了例行公事,要知道,2025年3月那场惊动世界的核设施风波后,波斯湾上空战争的阴云几乎压垮了德黑兰的经济命脉。 阿里·拉里贾尼,这位被西方长期标签为“务实派”的人物,此刻被赋予的权柄,分量远超以往,西方阵营的乐观并非空穴来风。 回顾阿里·拉里贾尼过往的谈判履历,他在伊核协议风雨飘摇时期展现出的灵活身段,曾为德黑兰在制裁铁幕下撬开过宝贵的生存缝隙。 如今伊朗面临的局面更为凶险,特朗普第二任期伊始便重启的“极限施压”政策层层加码,俄罗斯深陷自身困境后,对伊朗的实质支撑力不从心,而中国虽然保持着稳定的能源合作,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此刻将熟悉西方游戏规则的阿里·拉里贾尼推向前台,德黑兰传递的信号再清晰不过,通往维也纳谈判桌的路,必须重新打通。 然而,事情真有这么简单吗? 就在西方欢呼声未落之际,德黑兰街头8月5日爆发的示威浪潮狠狠泼下一盆冷水,强硬派支持者高举前总统的画像,高喊“绝不向美国低头”! 最高领袖办公室旋即发布声明,措辞异常强硬:“任何对话都必须在伊斯兰革命原则框架下进行,服务于国家利益。” 这一前一后的巨大张力,将伊朗决策层内部的深刻分歧暴露无遗,阿里·拉里贾尼的任命,与其说是“转向”的绿灯,不如说是德黑兰在巨大内外压力下的一次高风险战略试探,既要伸手触碰西方可能抛来的橄榄枝,又必须死死攥紧国内基本盘和尊严的底线。 更值得玩味的是德黑兰对中俄的“安抚”速度,就在任命公布后数小时内,伊朗外长分别致电莫斯科和北京。 伊朗官方通讯社的报道写得滴水不漏:与中俄的“战略伙伴关系”是伊朗外交“不可动摇的基石”,尤其在安全与能源领域。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通话中不动声色地强调双方“共同应对挑战”的承诺,而中方则一如既往地表达了支持通过对话解决核问题的立场。 显然,德黑兰深谙大国平衡的精髓,绝不愿给人“选边站队”的口实。 此刻断言伊朗将“远离中俄”,不仅为时过早,更是一厢情愿的误读,伊朗的地缘政治棋局远比非此即彼的选择题复杂得多。 它需要中国的庞大市场和投资来缓解经济窒息,需要俄罗斯在区域安全议题上或明或暗的策应来抵御西方围堵。 同时,它又不得不正视特朗普政府挥舞的制裁大棒带来的切肤之痛,阿里·拉里贾尼的使命,本质是在这多方钢丝绳上寻找一个微妙的、动态的平衡点。 既要在核问题上与西方达成某种暂时妥协以换取喘息空间,又要确保这种妥协不至于牺牲与中俄的战略纽带,更不敢触动国内强硬派那根敏感的神经。 德黑兰的老练外交官们,正试图在华盛顿的期待、莫斯科的审视、北京的关切,以及本土街头汹涌的民意声浪之间,走出一条狭窄却关键的生存之道。 这条路注定崎岖,充满变数,白宫此刻的“欢呼”,恐怕更像是对复杂中东棋局又一次过于简化的误判。 国际舞台从不相信非黑即白的童话,伊朗的每一步决策,都是精密计算下对国家存续最优解的艰难探索。 中国始终主张尊重各国根据国情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支持通过政治对话解决,包括伊核问题在内的国际争端。 一个和平、稳定、发展的中东符合各方利益,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当某些势力执着于制造阵营对立的幻象时,德黑兰外交官办公室的灯光下,真正的大国智慧,恰恰在于如何在复杂博弈中守护国家航船穿越惊涛骇浪,驶向安全的港湾。 这场攸关中东未来的大戏,每一幕都值得我们屏息凝神。

0 阅读:0
老阿七说史

老阿七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