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30年深秋,后唐皇帝李嗣源派女婿石敬瑭出兵伐蜀。石敬瑭攻克剑门,打开了蜀地的门户。然后,石敬瑭就不动了,李嗣源大骂,“这小子,要干什么?”
要知道伐蜀本是枢密使安重诲精心策划的权力赌局。
而这位后唐第一权臣早看透孟知祥在蜀地修城积粮的野心,更看准李嗣源急需军功稳固帝位的心思。
所以当东川董璋与西川孟知祥正式开战,安重诲力排众议,将三万禁军交到石敬瑭手中。
而这支配备精良的部队藏着安重诲的暗棋,副将那都是安氏亲信,就连运粮官都带着监视密函。
而这个石敬瑭的破关之术堪称诡谲。
他放弃强攻剑门正面的愚策,反而转头贿赂山中猎户问出了一条隐秘的小路。
那夜亲率死士腰缠浸油麻绳,借月光攀越猿猴难渡的绝壁。
当守将武漳在关楼酣睡时,此时的唐军已如鬼魅般焚毁粮仓。
而在关前佯攻的部队听到火起号角,立刻架起云梯猛扑,谁也没有想到这座让王衍亡国、让郭崇韬折戟的天险,竟在七十二小时内陷落。
在剑门大捷后,此时石敬瑭突然按下战刀。
只见他在关前扎营练兵,任由孟知祥在成都加固城墙。
看的那些个监军使急得跳脚,但是他却不紧不慢的指着地图慢条斯理。
蜀道粮运日耗千金,不如等孟知祥耗尽存粮。
但其实暗地里,三道隐忧如毒蛇噬心,待彻底剿灭孟知祥意味着鸟尽弓藏。
当年郭崇韬灭前蜀后惨死马粪堆的景象犹在眼前,石敬瑭宁可留个“半服”的西川,让朝廷永远需要他这柄悬顶之剑。
之后安重诲已率督粮队星夜西来。
这个曾诬杀任圜的权臣带着皇帝手谕,随时可扣上“谋反”罪名。
石敬瑭的亲兵截获密信时,上面赫然写着,若见石郎聚将密议,立诛!”
然而更吊诡的是战场对手赵廷隐。
在七年前王彦章兵败,正是石敬瑭的连襟夏鲁奇刀下留情,赵廷隐才捡回性命。
如今夏鲁奇在遂州被李仁罕斩首,首级送到唐营时,石敬瑭对着一匣血污闭目长叹,“这仗不能再打了。”
正当石敬瑭在剑门关徘徊时,安重诲的官驾停在凤翔府。
节度使朱弘昭的接风宴极尽谄媚,夫人亲自斟酒,歌姬轮番献舞。
三巡过后,安重诲盯着朱妻鬓边的金凤钗醉笑,当年我杀任圜时,他夫人也戴这个。
等了老大一会酒毒终于发作。
气的安重诲拍案大骂李嗣源薄情,抱怨自己平叛反遭猜忌,但是这一切都晚了。
朱弘昭假意劝慰,转头便八百里加急上奏,重诲言陛下鸟尽弓藏,恐怀异志!
另一封密信直送石敬瑭军营,“枢密使欲夺君兵权,速焚营归师!”
石敬瑭见到信笺当夜,唐营突然火光冲天。
兵士们惊见主帅自焚粮草,慌乱中跟着向关中撤退。
等安重诲押送粮车赶到,只剩满地焦灰和蜀军的嘲骂箭书。
这场虎头蛇尾的伐蜀,最终以荒诞剧收场。
安重诲被锁拿回京,李嗣源赐其“自尽”时,老臣撞柱嘶吼,“恨未除潞王,没想到三年后李从珂果然兵变夺位。
孟知祥假意归顺后唐,待李嗣源驾崩立刻称帝,建后蜀于成都芙蓉城。
石敬瑭退守河东时带走半府库军械,六年后他跪在耶律德光帐前,用幽云十六州换来龙袍加身。
最讽刺的是朱弘昭,他因告密升任左武卫上将军,却在李从珂兵变时被乱军踩成肉泥。
当叛军冲进洛阳那夜,皇宫梁柱上还刻着他当年庆功宴的狂言,两川战事?不过老夫晋身之阶!
公元936年,石敬瑭的契丹铁骑踏破洛阳。
已成阶下囚的李从珂在玄武楼自焚前,突然狂笑指着东北方,当年在剑门关按兵不动的何止石郎?孟知祥、董璋、安重诲,还有我自己,谁不在养寇自重?!
火舌吞没宫楼时,千里外的剑门关正飘起细雨。
峭壁上当年麻绳磨出的凹痕已生满苔藓,像极了这个时代溃烂的疮疤,所谓乱世,不过是所有人都在纵火,却无人愿做救火之人。
这就是从众心理,随大流,别人怎样我就怎样,别人不干我也不干,说白这就是自私,在那年代这样的人多了。
虽然最后下场都不咋地,但是老话说的好,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