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6年,年羹尧知道自己将被问斩,暗中把怀孕的小妾,送给一位书生,并千叮万嘱:孩子出生要姓“生”。书生疑惑,年羹尧一句话就让书生俯首称是,知道了雍正的惊天秘密。 年羹尧,1679年出生,1726年去世,是清朝康熙和雍正年间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出身汉军镶黄旗,祖上从安徽怀远迁到辽东,家里在顺治年间入了旗,后来抬入镶黄旗,算得上有点家底。他爹年遐龄当过湖广巡抚,官运亨通,年羹尧从小就沾了光。 康熙三十九年,年羹尧才21岁就考中进士,进了翰林院当庶吉士,文才了得。他的书法现在还能在拍卖会上看到,比如1716年的行书格言,笔锋遒劲,挺有味道。到了康熙四十八年,他被派去四川当巡抚,那时候他才30岁出头,是当时最年轻的封疆大吏。在四川,他修路、治水,干得有声有色,老百姓对他评价不错。 康熙五十七年),准噶尔部打进西藏,年羹尧给朝廷建议在打箭炉到理塘一线加设驿站,保证军粮运输,这招让康熙很赏识,直接提拔他当四川总督。他还在松潘管过军务,派人安抚闹事的士兵,稳住了局面。雍正上台后,年羹尧的妹妹成了雍正的宠妃,他地位更是水涨船高。1723年,他被封为抚远大将军,管着西北的军务。在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时,他用夜行军和伏击的法子,抓了叛军头子,把青海彻底收进清朝版图。雍正高兴得不得了,封他一等公,赏他穿四团龙补服,待遇跟皇子差不多。 可年羹尧也有得意忘形的时候。他在西安的总督府搞得跟皇宫似的,辕门上画四爪龙,鼓手穿蟒袍,文武官员还得定期去他那儿点卯。这排场,摆明了有点僭越的意思。 年羹尧的倒台,跟他太嚣张脱不了干系。雍正初年,他平青海有功,风头一时无两。可他仗着军功,在军中威信太高,连雍正的话都不好使。有一次,雍正让士兵卸甲休息,没一个人动,年羹尧一开口,士兵们立马听令。这事儿让雍正心里咯噔一下,觉得这家伙威胁太大。 再加上他在西安的做派,摆明了不把皇帝放眼里。1725年,他在给雍正的贺表里,把“朝乾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雍正揪住这点小错,说他故意不敬,直接把他调去杭州当将军,算是明降暗贬。到了1726年,雍正干脆给他罗列了92条罪状,其中30多条都能要命。最终,雍正下令赐他自尽,年羹尧就在狱中了结了一生。 1726年冬天,年羹尧知道自己活不下了。他在狱中盘算着怎么给自己留点血脉。他有个小妾叫翠儿,二十来岁,模样俊俏,已经怀孕五个月。年羹尧不忍心让孩子跟着家族一起完蛋,就想到了李书生——一个多年前他资助过的穷书生,为人老实靠谱。 年羹尧通过狱卒传信,把李书生叫来。他把翠儿托付给书生,还给了封信和一袋银子,交代孩子出生后必须姓“生”,不能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谁。书生不明白为啥要姓“生”,年羹尧凑近他耳边说了几句话。书生听完脸色大变,立马点头答应,带着翠儿连夜离开北京,去了江南。 “生”字听着简单,可背后意思不简单。先看字面,“生”可以看成“年”字去掉头,像是在暗示年氏家族被砍头的命运。这可能是年羹尧对家族结局的一种悲叹。 但更深的秘密,可能跟雍正有关。年羹尧在狱中对书生说的话,估计揭了雍正上台的老底。雍正登基的事儿,历史上一直有争议。有人说康熙本来想传位给十四阿哥胤禵,可雍正改了遗诏,把“传位十四子”改成了“传位于四子”,硬是抢了皇位。年羹尧在康熙朝当过大官,可能知道这内幕。他临死前把这事儿告诉书生,让孩子姓“生”,既是提醒,也是警告。 书生听完估计吓得不轻,这秘密要是传出去,大清都得抖三抖。所以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带着翠儿跑得远远的,还真让孩子姓了“生”,算是对年羹尧的交代。
雍正元年,13岁的弘历被传旨去养生殿,没想到雍正却命人递给他一块半生不熟的白肉,
【5评论】【3点赞】
amars
胡扯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