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文化都认为,松果体是灵魂存在的地方,道家把这里泛称为泥丸宫。它位于颅内第

不看风景的万科 2025-08-07 08:27:26

全世界的文化都认为,松果体是灵魂存在的地方,道家把这里泛称为泥丸宫。它位于颅内第三脑室,大约就在从耳道往里与眼睛中间往里的交叉点,接近在脑部中间。 你试着比划一下:从你一边耳朵眼儿往脑袋里面画条线,再从你一边眼睛中间往脑袋里面画条线,这两条线差不多交汇的地方,大概就是松果体的位置了。它在整个大脑的正中央,深深藏在一个叫“第三脑室”的腔室里面。 这个“第三脑室”,可是我们身体里一个很古老的结构。从人还是个小小的胚胎时,它就是最早形成的神经管的一部分,管子的中间是空的。随着胚胎长大发育,这个管子的其他部分会变化折叠成大脑和脊髓,但这个“第三脑室”基本保留了下来,像个小小的腔室。 这个腔室的前壁有一块地方很特别,叫“终板”。这块“终板”呢,可以说非常神奇,它是我们每个人身上唯一一个从娘胎里形成开始,直到人去世的那天,都一辈子没有变化过的结构!也就是说,它生下来啥样,走的时候也啥样。正因为这个特点,有些说法认为,这块终板跟我们生命的开始和生命的结束有着某种深刻的联系。它就像我们生命旅程上一个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标记。 在第三脑室的天花板上,就稳稳当当地坐着那个松果体,它旁边不远处还有它的邻居——脑垂体。脑垂体的功能,科学家们研究得比较清楚了,它是我们身体内分泌系统的大总管,管着一大堆关键的激素分泌,是控制身体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相比之下,松果体就显得有点“神秘兮兮”了。科学家们知道它肯定很重要,但它的具体功能和工作机制,到现在也没能完全搞明白。 你有没有发现天黑了就容易困?这就是松果体的功劳。它对光线非常敏感(虽然它在黑暗的脑腔里面,但能通过眼睛感受外界光线明暗的信号)。当外界光线变暗,松果体就开始努力工作,分泌一种叫褪黑素的激素。这褪黑素就像身体的“熄灯号”,告诉你“该睡觉了!”,帮助我们调节睡眠和觉醒的规律。如果你总熬夜或者跨时区旅行倒不过时差,可能就是这松果体在抗议呢。 还有个有趣的特点,松果体会随着年龄增长慢慢发生变化。很多人成年后,松果体里面会沉积钙质和一些像沙子似的矿物质小颗粒,医学上叫“钙化”。这些小颗粒里面,就含有一种叫“磁铁矿”的磁性矿物晶体。晶体有个很奇妙的物理特性,它可以接收并“放大”某些能量或信号(比如天线接收无线电波就是利用晶体)。 鸽子啊、候鸟啊这些能长途迁徙不迷路的鸟儿,科学家就发现,它们脑袋里也长着类似松果体结构的器官,里面含有大量这种磁性晶体,像是鸟儿自带的高精度“生物导航仪”,帮助它们感知地球磁场,认准方向飞翔。 正因为松果体这么深藏不露,位置核心,又功能神秘,还含有能感磁的晶体,历史上世界各地的古老文化都对它赋予了非常“有深度”的想象。 道家怎么看? 在我们的道家修行体系里,松果体所在的位置被尊称为“泥丸宫”。道家认为这里是上丹田,是人体内一个极其重要的能量汇聚点和生命能量的中心,称之为“玄牝之门”、“元神所居之处”,讲究养生修炼的人常常会意念凝注这里,认为通过修行可以唤醒这里深藏的生命能量。 其他文化怎么看? 无独有偶,古埃及的壁画里,在神明的头顶常常画着一个类似松果的图案。在一些印度的古哲学和瑜珈体系里,认为人的额头上有个“眉心轮”(也叫“第三只眼”),是与更高智慧和精神世界沟通的大门,而这个“眉心轮”在解剖位置上看,刚好对应着松果体所在的深处。 古老的希腊哲学家们认为松果体是“灵魂的宝座”,认为它是连接身体与更高意识、甚至是通向“神性”的桥梁。所有这些古老的文明,跨越万里千山,好像不约而同地把意识、灵魂、精神之类最核心的问题,都指向了脑袋正中央的这个小小器官。 关于松果体,还有一个非常玄妙的推测,涉及到我们大脑和脊髓里面流动的液体——脑脊液。脑脊液是怎么产生的呢?主要是在大脑深处的侧脑室里产生的。产生的过程有点像是对血液进行了一次精密的过滤和净化。这时产生的脑脊液,一般认为主要承担保护脑组织、提供养分、清除废物等功能,比较偏向物质的、生理性的作用。脑脊液在脑室和脊髓管里循环流动,会流经第三脑室。 有人认为,当脑脊液流经第三脑室时,会被松果体的能量“加持”或者“激发”。这怎么理解呢?想象一下松果体就像一个微型的能量转换器或者放大器,它在那个位置,正好可以对流经的脑脊液产生影响。经过这个过程之后,脑脊液就不再仅仅是完成任务的体液了,而是被注入了某种难以言说的“活力”或“信息”。 打个不严谨的比方,有点像“白开水”变成了“有能量的液体”,具备了连接物质身体、生命能量(或精气神)和更深层灵性(或意识本源)的潜力?它本身成为了一个沟通不同层次的媒介。 第三脑室的形状,也挺有意思的。如果你把它立体地想象出来,它的空间结构,大致像一个“实心环”或者“中间被掐掉了一块的圆圈”(类似甜甜圈的样子)。#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0 阅读:24
不看风景的万科

不看风景的万科

不看风景的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