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莫迪在白宫南草坪被特朗普握着手笑得合不拢嘴,台上是“兄弟情深”的合影,台

秋恒看军事 2025-08-06 17:23:50

半年前,莫迪在白宫南草坪被特朗普握着手笑得合不拢嘴,台上是“兄弟情深”的合影,台下是印媒连篇累牍的吹捧——什么“印太支点”“历史最佳阶段”,全成了印度“大国外交”的标签。半年过去,标签没掉色,但画风已经变了味。 8月初,特朗普话锋一转,直接给印度甩出25%关税,还顺手泼了盆冷水——印度经济“死气沉沉”,买俄罗斯石油是“牟取暴利”,不加罚单说不过去。印度外交部照例端出“战略自主”的说辞:能源采购基于价格、需求和供应稳定性,不受胁迫。听着硬气,但对特朗普这种“你得听我的”性格,基本等于往枪口上撞。 矛盾的底子早在俄乌冲突升级时就埋下了。美国拉着全球盟友围堵俄罗斯能源出口,印度一边口头上保持中立,一边把俄油进口量拉到历史新高,还让俄罗斯取代伊拉克成了头号原油供应国。便宜油帮莫迪稳住了国内通胀,也稳住了选票,但在特朗普眼里,这就是不给“老大哥”面子。 更让华盛顿窝火的是,印度在贸易谈判上照样拖字诀。美国想要的条件——农业市场开放、数字税放宽、电子产品本地化限制取消——印度全都含糊带过。美国农业部早在4月就公开抱怨,大豆、小麦、奶制品还是进不去印度市场。特朗普的逻辑很简单:你赚美国的钱,却在关键议题上装聋作哑,那就是“战略累赘”。 接下来就好办了——关税敲打、能源施压、国际场合削你面子,一套“讨利息”的打法照搬当年对中国的剧本。区别在于,中国手里有底牌,印度几乎是赤手空拳。 中国能在稀土、芯片设备这些领域对美说“不”,是因为掌握着85%的稀土加工能力和全链条的技术、市场优势;稀土管制一加码,美国只能转移话题找别的合作口子。这种博弈,是产业、资源和市场三位一体的结果,不是嘴硬就能换来的。 反观印度,除了云母、钛白粉这些低附加值原料,几乎没有能“以牙还牙”的筹码。供应链不完整,高端加工几乎空白,没有替代市场,也缺乏区域联盟的支撑。换句话说,就是一架没有防御系统的飞机,还想跟人玩硬碰硬。 莫迪的问题在于,他真信了特朗普当年的“印太支点”说法,却没想明白那是从美国立场出发的方便话——今天是支点,明天就可能是杠杆上的砝码。对特朗普这种商人式总统来说,砝码该加码就加码,该甩掉就甩掉,没有心理负担。 路透社的分析很直接:25%的关税会让印度2025-26财年的经济增速少掉40个基点,“额外惩罚”一旦落地,海产品、制药、纺织、皮革、汽车这些对美出口支柱行业全都会中枪。而且,这只是开胃菜,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特朗普打算收手。 印度国内的反应也不平静。反对派指着莫迪的鼻子骂,说他当初替特朗普站台造势,如今却让国家为这段“友谊”付账,活该。还有官员质疑,美国要真是为了敲打俄罗斯,为什么不对同样买俄油的土耳其下手?这话问得有理,但对特朗普来说,这完全不在考虑范围——目标选谁,从来是政治算计,不是逻辑推演。 半年时间,美印关系从“浓情蜜意”到“经济惩罚”,过程不复杂,原因更简单:印度想继续多边平衡,特朗普只认单边服从;印度自我定位过高,美国从未真正抬它到那个高度。莫迪想学中国的硬气,却忘了中国背后是二十年产业链、市场规模、资源控制的累积。 到头来,特朗普没把印度当中国,莫迪却真以为自己是。 这,才是最大的误判。 参考资料:《 短短半年美印彻底翻脸,莫迪犯下最大错误,就是把印度当成了中国-凤凰网 》

0 阅读:12

猜你喜欢

秋恒看军事

秋恒看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