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签了?稀土换停战,美国率先官宣:中美签署了“贸易停战协议”,中国承诺向美供应稀土,从风电、飞机到导弹,全都给!一时间,美国媒体兴奋了,可问题是这“签约消息”只来自美国,中国这边一句没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2025 年 6 月 26 日,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突然在采访中透露,中美已签署协议,中国将恢复稀土供应,美方则取消部分贸易反制措施。消息一出,美国《华尔街日报》立刻用 “历史性突破” 刷屏,称这是 “美国在贸易战中的重大胜利”。可诡异的是,中国商务部仅在两天后回应称,双方 “就日内瓦框架达成原则一致”,对协议具体内容只字未提。这种 “美方高调唱戏、中方低调看戏” 的反差,背后藏着美国国内产业的焦头烂额。 美国军工企业的稀土断供警报已经拉响半年多了。F-35 战斗机每架需要 400 公斤稀土,而美国 83.7% 的稀土依赖中国供应,重稀土依存度更是高达 97%。2025 年 4 月中国对 7 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后,芝加哥福特工厂因钕铁硼磁体断供被迫停产,通用汽车警告:断供超 30 天,全美汽车业日均损失将达 2.3 亿美元。更要命的是,美国唯一的稀土矿 —— 山口帕斯矿开采的原矿,仍需送到中国包头精炼,即便美国砸下 4.39 亿美元建加工厂,最早也要到 2027 年才能量产。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政府急需一份协议安抚国内产业,哪怕只是 “纸面胜利”。 但中国在稀土问题上的策略一直很清晰:民用可谈,军用严控。根据《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所有稀土出口必须证明用途非军事,并通过环保、安全等多部门审核。2025 年 6 月,中国商务部明确表示,已依法批准一定数量的合规申请,特斯拉首批获得的稀土配额仅够支撑 20 万辆产能,风电巨头维斯塔斯则被告知 “后续中断可能导致北美项目延误 20%”。这种精准调控既缓解了美国民用领域的短缺,又牢牢守住了军事禁区。例如,中国要求美企提交终端用户承诺,保证稀土不用于军工,并通过 “一批一证” 制度防止转售。 更耐人寻味的是协议中的 “有效期 6 个月” 条款。这意味着美国每半年就得重新申请稀土配额,主动权完全握在中国手里。与此同时,中国稀土企业已接到指令,要求提交掌握核心技术的员工名单,部分专家被要求上交护照,直接打击美欧构建 “去中国化” 供应链的企图。这种 “以时间换空间” 的策略,让美国在稀土问题上陷入了 “越依赖越被动” 的循环。 美国媒体兴奋归兴奋,现实却很骨感。协议签署后,美国商务部悄悄通知两家乙烷出口商,可以对华出口乙烷,但禁止未经授权在中国卸货。这种 “装船不卸货” 的灰色操作,既想留一手,又想让中方先认输,结果被中国直接无视 —— 中国商务部坚持 “授信审批、制度对接”,不给任何文字游戏留下空间。更尴尬的是,美国国会鹰派人士仍不断鼓吹 “去风险化”,对协议的合法性和可执行性提出质疑,这为协议的长期执行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场博弈的本质,是两种发展思路的较量。美国想通过极限施压快速达成协议,中国则稳扎稳打,用制度和规则重塑贸易逻辑。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所说:“稀土出口管制是国际通行做法,中方愿通过对话机制促进合规贸易。” 而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那句 “只要中国交付稀土就撤制裁” 的大实话,更是戳破了这场 “胜利” 的泡沫 —— 所谓协议,不过是美国在战略资源前的无奈妥协。 六个月许可证期限滴答作响,既是喘息期也是倒计时。
美国突然给哈萨克斯坦加税25%,只因它不肯把稀土卖给美国,哈总统托卡耶夫直接摊牌
【24评论】【67点赞】
画风
第二轮谈判协议稀土换EDA工业软件、H20芯片、核原料,互相都开始交货了。以前欧美机床不允许出口中国军方只能用于民营企业,中国人这点头脑还是有的,民营企业给军工加工零配件完美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