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宣布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感谢中国伙伴,让巴基斯坦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太空相机’!” 7月31日那天,四川西昌发射中心的天还没亮透,发射架周围已经站满了人。 大家抬头望着那枚银灰色的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箭身上印着的中巴两国国旗在晨光里特别醒目。 随着倒计时结束,“点火”指令刚落,火箭底部就喷出一大团橘红色的火焰,带着震耳的轰鸣声直冲云霄,很快变成一个小亮点钻进云层里。 没过多久,指挥大厅里传来消息,巴基斯坦遥感卫星01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成了。 现场一下子炸开了锅,中国工程师和巴基斯坦同行紧紧抱在一起,有人甚至激动得抹起了眼泪。 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到了巴基斯坦,当天下午,总理夏巴兹就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了帖子,用乌尔都语和英语写了好长一段。 先是恭喜本国航天团队终于圆了梦,接着特意提到中国伙伴,说这事让巴中关系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这颗卫星说起来不算最尖端的那种,但对巴基斯坦来说,用处可大了去了。 它就像一只挂在天上的“大眼睛”,能清清楚楚看到地面上的情况,不管是庄稼长得怎么样,还是哪里可能要发洪水,都逃不过它的“视线”。 要知道,中巴俩国家交好可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两国就开始互相帮衬。 就说那条喀喇昆仑公路吧,当年修的时候,中巴工人一起在海拔几千米的雪山里凿石头、架桥梁,光牺牲的就有好几百人。 后来建核电站,中国专家带着设备住进巴基斯坦的沙漠工地,手把手教当地工人操作。 现在轮到航天领域,中国把成熟的发射技术拿出来,帮巴基斯坦把卫星送上天,其实就是这种老交情的自然延续。 有人可能会问,中国为啥要费这劲帮巴基斯坦发卫星?其实道理很简单。 中国这些年航天技术发展快,火箭发射经验多,正好巴基斯坦特别需要这么一颗卫星,但自己又没能力独立发射。 就像邻居家要盖房子,你手里有趁手的工具,自然会搭把手。 而且这种帮忙不是单方面的,巴基斯坦在很多国际事务上也一直支持中国,两国互相帮衬着,日子都能过得更顺些。 还记得2022年巴基斯坦那场大洪水吗?当时整个国家一半的地方都被淹了,好多村子里的人困在屋顶上,连救援队伍都找不到准确位置。 那时候中国救援队带着卫星遥感地图过去,哪里有水、哪里有被困群众,在图上标得清清楚楚,救援船才能精准开到地方。 现在把这颗卫星送给巴基斯坦,以后再遇到这种事情,他们自己就能快速掌握情况,不用再等别人帮忙了。 这颗卫星对巴基斯坦老百姓的日子影响可大了,巴基斯坦一半以上的人都靠种地吃饭,但那儿的天气特别怪,有时候连着几个月不下雨,地里的庄稼全枯死了;有时候又突然下暴雨,洪水一冲啥都没了。 有了这颗卫星就不一样了,它能监测土壤里的水分,看看庄稼长得好不好,提前告诉农民该浇水还是该防涝。 不光是种地,这颗卫星还能帮着找矿、划地界,以前巴基斯坦要搞国土普查,得花钱从别的国家买卫星图片,不仅贵,有时候还拿不到关键地方的清晰图像。 现在有了自己的卫星,想拍哪儿就拍哪儿,矿产资源分布、边境地形这些重要信息,都能自己说了算。 可能有人觉得,发卫星这种事儿太高科技,跟咱普通人没关系,但你去巴基斯坦的卫星地面站看看就知道,中国专家在那儿待了快两年,手把手教当地年轻人操作设备。 这种帮忙跟有些国家可不一样,有些国家卖技术的时候,总提一堆条件,这个不能干那个不能做,就怕别人学本事。 中国帮巴基斯坦发卫星,从设计到发射再到后期维护,啥核心技术都没藏着,还特意培训了上百个巴基斯坦工程师。 从当年派医疗队去巴基斯坦偏远山区看病,到现在帮着发卫星,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好,从来都不是嘴上说说。 巴基斯坦人也实在,疫情的时候,他们把全国医院的口罩都搜罗过来送给中国,还说“中国需要啥,我们就给啥”,这种互相惦记着的感情,在国家之间其实挺少见的。 以后这颗卫星传回的数据,可能会变成巴基斯坦农民手机里的天气提醒,变成救灾队伍手里的地图,变成政府规划公路的参考。 说不定过个十年八年,巴基斯坦的孩子在课本里学到这颗卫星的时候,老师会告诉他们,2024年7月31日那天,中国西昌的那道火光,是两个国家手拉手往前走的记号。 【评论区聊聊】你怎么看到中巴友谊?
近日,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宣布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感谢中国伙伴,让巴基斯坦第一
小胖胖说科技
2025-08-05 22:02:24
0
阅读: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