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2000多名中国警察,被6个日本兵押往南京城郊屠杀!有人说:“如果有一个警察反抗,就不会团灭!”可如果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况,就知道这样的说法太过天真…… 伍长德这个人,出生在江苏农村,那时候清末,家里穷得叮当响,他长大后就去南京当警察,主要是管交通那种。1930年代,他每天在街上巡逻,抓小偷,指挥马车啥的,装备就一根警棍加把手枪,没啥高级玩意儿。南京是首都,警察归中央管,他这种底层干活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1937年夏天,日本兵打到华北,南京城里人心惶惶,大家开始囤米囤面。蒋介石下令加强防御,警察厅就得帮忙,伍长德被调到国际安全区周边站岗,那地方是外国人弄的避难所,好多老百姓往里挤。他从早到晚检查人,拦着不让带刀进去。11月底,日本兵快到上海了,市长马超俊赶紧抽了450名警察进安全区,伍长德也在里头。他的活儿变成管秩序,分吃的给难民,调解抢水的吵架。安全区里人山人海,乱糟糟的。唐生智指挥守城时,伍长德没上战场,但天天听到炮声轰隆。他看到伤兵退回来,身上血糊糊的,说坦克怎么碾阵地。 12月初,警察一部分编进105师守光华门,伍长德留在后头,听着枪响心惊肉跳。弹药用光了,防线垮了,警察死伤一大半,好多尸体扔在城墙下。他认识的哥们儿,有些就没了影儿。日本兵进城后,安全区也没安全了,日军到处抓人,警察就剩警棍,挡不住机枪。国际委员会写信说警察没武器,只管难民,可日军不鸟。14号晚上就开始抓,15号早上,伍长德被绑起来,扔到司法部难民区集合。那儿两千多警察,全饿了三天,走路都晃荡。押他们的就6个日本兵,手里有枪有手榴弹。路上到处是日军哨兵,轻机枪架着,一有动静就开火。有人想跑,当场被刺刀捅死。 到了汉中门外广场,先机枪扫,再刺刀补,完了浇汽油烧尸。伍长德装死,背上挨了一刀五寸深,逃过一劫。这事儿听着简单,其实当时南京乱成一锅粥,警察组织散了,没吃的没喝的,反抗等于找死。日军布满岗哨,火力强,所谓6个人押两千人,背后是整个军队支撑。了解这些,你就知道那不是胆小,而是没路可走。 南京陷落后,日军不光杀警察,还到处抢掠,烧房子。国际安全区本来该保护人,结果日军照闯,抓男的就杀。警察们之前守城时,已经死伤七成,剩下的在安全区维持秩序,可日军把他们当威胁。14号信件没用,15号一早全抓起来。伍长德他们被绳子五花大绑,队伍拉得老长,往城郊走。路两边哨兵盯着,机枪随时准备。 押送的日本兵就那么几个,但谁敢动?因为一乱,周边火力全开。广场上跪下后,机枪响了,尸体堆成山。日军检查时,用刺刀戳,伍长德伤了背,但没动弹。烧尸时,黑烟冲天。这段历史,从档案看,伍长德是唯一活下来的警察目击者。他后来回忆,说当时大家饿坏了,力气都没了。远东法庭记录显示,这种屠杀是系统性的,日军有计划抓捕。南京审判时,证词提到类似事件,好多男的被拉走杀掉。 为什么不反抗?因为城里通讯断,组织没了,日本兵到处是。历史资料显示,南京大屠杀总死人几十万,这两千警察只是冰山一角。日军用这种方式灭口,怕留活人说出去。伍长德证言成了铁证,证明日军暴行。想想看,那时候中国弱,军队败了,警察就成待宰的羊。了解情况后,你会觉得那种“一人反抗就行”的说法,太不接地气了。实际情况是,绝望到极点,反抗也没用,只会死更快。历史教训就是,国家不强,民众遭殃。 战后,伍长德养好伤,1946年去南京军事法庭作证,说出细节,指认日军军官。1947年,他飞东京国际法庭,当庭展示伤疤,讲屠杀过程。他的话录进档案,帮着定罪松井石根那些战犯。其他幸存者少,大多警察那天全没了。南京大屠杀整体,国际社会通过审判追究,日本有7人绞刑。伍长德晚年住在南京,常去学校讲经历,提醒年轻人别忘历史。他的故事进博物馆,成教育材料。东京审判文件显示,证词包括伍长德亲眼见的机枪扫射和焚尸。
1937年,2000多名中国警察,被6个日本兵押往南京城郊屠杀!有人说:“如果有
文山聊武器
2025-08-05 18:29:5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