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套对华指控的剧本,换汤不换药,唯一的变化是语气越来越急。 这次站在安理会桌前的,是美国代理常驻联合国代表谢伊——矛头直指中国,说“几乎每天都能在俄军装备里找到中国产零件”,仿佛乌克兰的战火是从中国仓库里引出来的。 他甚至断言,北京所谓“严格管控”的说法“站不住脚”。 中方的回击没有兜圈子。耿爽当场亮明底线:中国不是危机制造者,更不是当事方,从未向冲突任何一方提供致命武器,军民两用物项包括无人机的出口,全在严格管控之下。 问题在于,美国的指责逻辑,本身就是一出自编自演的荒诞剧。 他们能一边往乌克兰塞上千亿美元的军火——坦克、导弹、炮弹堆到能武装好几个中型国家的量,还振振有词地叫“捍卫民主”; 而中国买几船俄油,卖几批汽车家电,就能被扣上“给战争机器输血”的帽子。 这就像一个人在街头往别人房子里扔火把,然后冲着送快递的小哥嚷嚷——你送的是报纸,你才是纵火犯。 更讽刺的,是美国制裁的“橡皮筋”特性。 嘴上喊着要让俄罗斯经济寸草不生,动不动威胁全球“谁敢买俄油就一起制裁”; 可到了自己这儿,浓缩铀进口照走,农产品贸易额还涨了。 光核燃料这一项,美国每年从俄罗斯进口的交易额就上亿美元。 所谓的“封锁”,原来是别人断粮,自己加餐。 至于“主权”,更是美国口中的专属解释权。 支持乌克兰时,它是护身符; 轮到中国跟俄罗斯做正常生意,这块护身符就变成了许可证——要经过华盛顿审批才算数。 而中方的立场很清楚:中俄合作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也不需要别人发牌照。这不仅是国际法的基本常识,更是一个大国的自主权。 反观美国,一边在南海炒作废纸仲裁案,一边军舰年年几十次闯别国近海,还给菲律宾部署中程导弹——它尊重过谁的主权? 这种双标的背后,是一种越来越明显的焦虑——公平竞争赢不了,就改规则;说不过,就抹黑。 中国制造抢了市场,结果是加税; 俄罗斯顶住制裁还能增长,就甩锅说中国在背后“补贴”; 全球多数国家拒绝“选边站队”,就搬出“二级制裁”威胁。 他们口中的“关心乌克兰”,更多是为了维系单极格局。中俄合作越稳,他们削弱俄罗斯、集中火力打压中国的算盘就越难打。 于是必须编个“中国资助战争”的谎言,既替战场失利找替罪羊,也试着在中俄之间打楔子。 只是,这套老剧本的观众越来越少。 非盟成员国大规模缺席“选边”投票,巴西、沙特推动本币结算,东盟自己搭“去美元”支付体系——大家心里都清楚,谁在修桥,谁在拆路;谁真想停火,谁在拱火。 中国走到今天,早就不需要看别人脸色。综合国力在这儿,十四亿人的韧劲也在这儿,美国那根“关税大棒”,真要打下来,对一个完整工业体系加巨型内需市场的国家,杀伤力有限。 大国博弈,比的不是谁喊得凶,而是谁顺应了时代的潮水,谁能为世界带去更多的稳定与发展。 等历史落槌,这些双标和甩锅,不过是笑料。 参考资料:《 事态严重,美国决心惩罚中国?安理会激烈交锋,中方不怕被俄牵连-凤凰网 》
中国有两个专家预测的特别准!一个是复旦大学预测乌克兰大概会亡国的张维为教授,另一
【79评论】【5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