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解放军五千人被三万敌军包围,旅长决定烧毁重要文件准备拼死突围,这时一个地主说:“不用急,我可以帮你们冲出去!”
1946年中原突围那会儿,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集结30万大军对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中原军区部队只有6万人左右,实力悬殊太大。李先念司令员决定主力分南北两路向西突围,留下独立第二旅和一纵一旅掩护。独立第二旅的任务特别重,既要守住南大门佛塔山,迷惑敌人唱“空城计”,又要等主力走远后再向东突围去苏皖解放区。吴诚忠作为旅长,和政委张体学、副旅长何耀榜他们三人领命后,马上赶回部队部署。6月26日拂晓,国民党七十二军新十五师就对佛塔山发起猛攻,独立第二旅坚守三天三夜,成功掩护主力越过平汉铁路。29日,独立第二旅完成任务,分三路突围:吴诚忠率旅部和四团向麻城方向,五团向罗田,六团向麻城以北。张体学带警卫排也向北走。大家目标是麻城北会合,但国民党大军追得紧,部队边打边撤,损失不小。7月17日,三路部队在冶溪河会师,稍作整顿准备东进苏皖。可中央电报来了:停止东进,在大别山牵制敌人,减轻其他解放区压力。吴诚忠他们只好掉头回去,钻进山里跟敌人周旋。这下子孤立无援,国民党抽调8万多兵力围剿,形势越来越糟。
其实独立第二旅刚到岳西冶溪镇,就被国民党特务告密。7月20日清早,整编72师三万大军把镇子围得水泄不通。部队弹药短缺,补给中断,吴诚忠他们商量后觉得硬拼胜算小,先烧毁机密文件,避免情报泄露,然后集中力量鱼死网破。同时安排战士护送当地村民进山躲避,特别是大地主胡之杰一家,因为胡之杰帮过忙,提供住处,人缘好,不像那些刻薄地主。胡之杰感动了,得知对手是72师,就找吴诚忠说自己能劝退敌人。原来胡之杰不是普通地主,他1879年生于安徽岳西冶溪书香门第,早年习文,当过私塾老师。1905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在家乡组织起义,攻占县城。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逃到四川加入川军,从士兵干起,逐步升到营长、团长、旅长。1920年代参与军阀混战,1930年代任川军第一师师长,抗日时率部阻击日军。抗战胜利后,被调到南京参谋总部空职,明升暗降,他一气之下辞职回家,经营土地,当了地主,还办学校收穷孩子。胡之杰在川军时,72师师长傅翼和副师长祝顺鲲是他的老部下,傅翼曾因克扣军饷被揭发,胡之杰网开一面,只关禁闭,两人感激他,保持联系。胡之杰就利用这层关系,派人联络,亲自去劝说,指出国民党内部矛盾,自相残杀便宜蒋介石,劝他们保存实力,打开东侧山谷缺口,不派兵把守。
胡之杰这番操作还真管用。72师师长他们念旧情,同意留缺口,还假装开枪掩护。独立第二旅当晚分成小队,从东侧山谷撤出,脱离包围。突围后,部队分成三路向大别山转移,吴诚忠率一部抵达指定区,重组力量,继续游击,破坏敌补给线,截击小股部队。到1946年10月,部队剩数百人,弹尽粮绝。吴诚忠和张体学化装成农民,沿小路避开检查站,返回解放区。余下战士就地分散,坚持战斗。吴诚忠后来任河南军区陈留军分区司令员,指挥部队建工事,训新兵。1949年后,任河南军区后勤部政委和干部管理部部长,处理军需分配。1955年授少将军衔,得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8年10月19日,在北京病逝,终年57岁。张体学突围后带十几人成立游击队,坚持到中野部队来接应。建国后,他离开部队,任湖北省省长,政绩不错,1973年逝世,享年58岁。独立第二旅残部融入其他部队,参与淮海战役等,建阵地,运伤员。和平时期,许多战士回乡搞农业,修水利,继续出力。
胡之杰突围后回冶溪镇,继续经营土地,提供情报,支持当地部队。1949年后,响应号召,参与土地改革,捐财产。1950年代,助乡村建设,修路水渠。1959年在家乡逝世,享年80岁。这件事不是传奇,而是真实历史。国民党72师那些将领,杂牌军出身,受蒋介石排挤,内部派系斗争多,傅翼他们放水,也反映国民党腐败,军心不稳。独立第二旅牵制敌人一年多,拖住六个多旅正规军,帮其他解放区减轻压力,保存有生力量。吴诚忠他们领导有方,部队纪律严明,保护群众,不扰民,这点特别接地气。胡之杰作为旧军官,选择帮解放军,说明时代大势,人心向背。国民党装备好,美国援助多,但腐败内斗,失民心,最终败北。解放军靠群众支持,灵活战术,坚持到底。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战争不光拼兵力,关键是人心和策略。胡之杰一人之力退敌,靠的是旧关系,但根子在国民党问题多。独立第二旅牺牲大,近6000人多数阵亡,但他们的付出换来更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