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一位七旬老人来到部队,含泪对首长说:“报告首长,任务已完成,请指示。

万物知识局 2025-08-05 10:00:21

1996年,一位七旬老人来到部队,含泪对首长说:“报告首长,任务已完成,请指示。”老人这番操作,把在场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常孟兰   1996年深冬,沈阳的天早早就黑了,战士们开着军车在军区周围巡视,突然有人发现雪里好像躺着一个人。   战士们赶紧跳下车跑过去查看,发现是一个瘦骨嶙峋,衣着破烂的老人,他们还以为老人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赶紧把他带到军营里,给他请了医生。   军营里烧着火炕,不一会儿老人就转醒了,看着眼前这些身着军装的面孔,老人的眼睛有一瞬间迷茫:“请问同志你们是哪支队伍?”   战士们响亮的报出了番号,没想到老人听完之后一个打挺从床上坐起来,表明了自己的来意。   小战士吓了一跳,于是迅速把这件事情向上级汇报。   很快,王团长来到他们的军营。   老人看到王团长进来,站直身体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大声说道:“报告首长,我是常孟兰,任务已经完成,听候首长指示!”   老人中气十足的汇报,看到所有人面面相觑,只有团长一个人红了眼眶。   哪怕没有见过,王团长也在一瞬间认出了眼前这位老人,虽然已经苍老,和荣誉室里照片上的战斗英雄简直一模一样。   王团长在团史中听说过他们的故事,他突然红了眼眶:“常孟兰同志任务完成的非常好!”   直到后来小战士们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曾经是一位勇猛的抗战老兵,曾经抵御日军,护送主力撤退。   1948年11月19日,常孟兰所在的部队收到上级指示,要求他们突破敌人的包围圈,向山海关外撤退。   当时国民党一个军正从三面把他们围住,而且对方兵精粮足,还有几十辆坦克装甲车。   很明显解放军硬碰硬不是对手,想撤出去必须化整为零。   于是首长下令,先让部队主力从西边退出去,另拨一队人马留下来掩护。   为主力掩护是一个重大的任务,需要反应灵活,作战勇猛,当主力撤退的时候,掩护部队需要吸引敌军的火力,制造巨大的声势,还不能让敌军发现主力已经从唯一的缺口退了出去。   这么艰难的任务,首长交给了他最信任的常孟兰。   “你带着他们,最多拖住国君一天,主力退出之后,我会让人回来吹号角,号角一响,你就带着同志们赶紧撤离。”   战争开始之前,首长专门把他叫到面前来嘱咐道。   为了让首长安心,他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完成任务,随后带着一支小队总共七个人埋伏在树林中。   随着首长一声令下,主力部队悄无声息的从西面突围出去。   此时常孟兰知道他们必须整出点动静来,让国际误以为主力还在包围圈中。   但他们的人太少了,七个人怎么能假装成700个人呢?   突然他灵机一动,让七个战士们分别隐藏在树林的七个方位。   好在他们手上的货要弹药十分充足,约定好时间之后,同一时刻瞄准国军阵营疯狂扫射。   从国军角度来看,四面八方都是敌人的炮火轰炸,于是他们开动迫击炮疯狂回击。   一时之间炮弹爆炸的硝烟味儿在战场上弥漫,火光差点把树林点燃,此时国民党军队早已经方寸大乱,根本弄不清对面到底有多少人。   这场面混乱到他们连空中漂浮的炸弹到底是谁打的都分不清楚。   就这样国民党自己狂轰滥炸了一个多小时,安静下来之后迟迟不敢向树林发起进攻。   终于暂时把国民党迷惑过去,常孟兰长长舒了一口气。   结果他的一颗心还没有放下来,国民党的飞机突然轰隆隆从头顶上飞过!   一下子树林里到底有几个人飞机看的一清二楚,直到这个时候国民党才发现他们竟然被七个人给骗了!   于是国民党对树林发起了总的围剿,赶在他们没有合为之前,解放军都慌忙的想要撤退。   但撤退号角还没吹响,常孟兰咬着牙不肯走,坚持要完成任务。   就在此时敌军一个炸弹丢了过来,他拿着仅剩的弹药和敌军正面对抗,最后被炸弹打伤在战场上昏迷过去。   醒来之后再也找不到战友的身影。   这件事给他留下了心灵创伤,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在找首长口中的号角,但当时兵荒马乱,部队随时转移。   新中国成立后又经历了几次大规模战争和军队改组,直到1996年,他才终于在沈阳找到了自己的老队伍。   直到此时,老人终于放下了一生的执念。

0 阅读:48

猜你喜欢

万物知识局

万物知识局

每天一个小科普,了解更多新知识 归之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