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这个国家接收中械后,中使馆紧急提醒:停工停产,全体撤离 当地时间 8 月 2 日,中国驻马里大使馆发出措辞罕见严厉的紧急通知,要求所有在马中企立即停工停产,全体人员撤至首都巴马科。 这份通知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 —— 要知道,中国使馆在海外极少发布如此强硬的指令,这背后折射出的,是马里局势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滑向失控深渊。 这场危机的导火索,看似是 8 月 1 日抵达马里的 36 辆 CS/VP14 轮式高机动防地雷反伏击车。这种由中国北方工业集团生产的装甲车,车身采用 V 型防雷设计,可抵御 8 公斤 TNT 当量的地雷爆炸,车内配备先进的通信和电磁干扰设备,是应对非洲复杂地形和恐怖袭击的利器。 首批 36 辆刚抵达,后续还有 120 辆将陆续交付。按理说,政府军获得先进装备本应增强安全保障,为何反而触发了中企撤离的警报? 这得从马里的战略位置说起。这个西非内陆国家面积超过 124 万平方公里,北部是广袤的撒哈拉沙漠,南部是尼日尔河流域的肥沃平原。作为全球黄金储量前十的国家,马里的黄金年产量超过百吨,其中相当一部分由中资企业开采。但丰富的资源并未带来和平,反而让马里成为各方势力角逐的棋盘。 2021 年的军事政变彻底改变了马里的命运。当时,以戈伊塔为首的军人推翻民选政府,赶走了驻扎近十年的法国军队。新政府转而向俄罗斯寻求支持,瓦格纳集团的 “非洲军团” 随即进驻。 这些来自俄罗斯的雇佣兵身着迷彩服,手持 AK-47,与马里政府军并肩作战,目标直指盘踞北部的 “基地” 组织分支和图阿雷格分离主义武装。 瓦格纳的到来一度让马里局势出现转机。 他们凭借丰富的山地作战经验和狠辣的战术,在 2022 至 2024 年间多次重创恐怖组织。但好景不长,今年 6 月,瓦格纳突然宣布撤离,理由是 “作战任务已完成”。 外界对此普遍持怀疑态度,有消息称,瓦格纳在与反政府武装的交锋中损失惨重,仅 2025 年 5 月的一次伏击战就导致近百人伤亡。更耐人寻味的是,乌克兰方面公开承认,其情报部门向马里反政府武装提供了战术支持,甚至派遣人员直接参战。 这种复杂的地缘博弈,让马里成为大国角力的新战场。俄罗斯虽撤走了瓦格纳,但留下的真空迅速被其他势力填补。乌克兰的介入看似突兀,实则是俄乌冲突外溢效应的体现 —— 基辅试图通过支持反政府武装,削弱俄罗斯在非洲的影响力,同时为自身争取更多国际支持。 而法国虽已撤军,但其在西非的传统势力仍在暗中运作,试图通过经济制裁和政治施压重新掌控局势。 在这波谲云诡的局势中,中国的角色显得尤为特殊。作为马里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国自 1960 年建交以来,已累计向马里提供数十亿美元的援助。从巴马科第三大桥到卡巴拉大学城,从医疗队到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中国的基建和民生项目遍布马里各地。 此次中企撤离的金矿,更是中马经济合作的重要支柱。据不完全统计,马里约 30% 的黄金开采由中资企业参与,这些企业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还为当地创造了数万个就业岗位。 然而,随着安全形势恶化,这些投资正面临严峻考验。自 2025 年以来,马里首都巴马科以外地区针对外国企业和人员的袭击事件激增。仅 7 月,就发生了 3 起绑架案和 5 起武装抢劫,造成多名外籍人士伤亡。 此次中使馆要求撤离的金矿,大多位于北部动荡地区,那里不仅有恐怖组织活动,还存在地方武装与政府军的零星交火。 更令人担忧的是,马里政府军的控制力正在下降。尽管接收了中国的先进装甲车,但军队内部腐败和指挥混乱问题严重。据当地媒体报道,部分防地雷车被用于护送政府官员的车队,而非执行反恐任务。这种资源错配,使得前线士兵在面对敌人时仍缺乏足够的防护装备。 瓦格纳撤离后的权力真空,也给了极端组织可乘之机。“基地” 组织北非分支趁机扩大活动范围,他们通过袭击运输车队、破坏基础设施等方式,试图动摇马里政府的统治。 而乌克兰支持的反政府武装,则在北部山区建立了据点,与政府军展开游击战。这种多方势力混战的局面,让马里的安全局势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 对中国来说,此次撤离行动既是无奈之举,也是必要的风险管控。中企在马里的投资涉及能源、矿产、基建等多个领域,一旦发生大规模安全事件,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影响中马长期合作关系。 此次撤离令的发布,显示出中国政府对海外公民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也为后续可能的局势恶化预留了应对空间。
突发!这个国家接收中械后,中使馆紧急提醒:停工停产,全体撤离 当地时间8月
念薇评娱乐八卦
2025-08-05 09:26:59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