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三国国防部长访问美国,万万没想到,三国国防部长连美国总

菲菲谈国际 2025-08-04 14:17:33

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三国国防部长访问美国,万万没想到,三国国防部长连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影子都没见到,美国只派国防部长海格塞斯和三人进行了简单交谈。   要说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三国加起来总共就1700万人口,国土面积还没中国一个省大,却把自己当北约的“反俄前哨”,军费往死里砸。   2024年立陶宛军费占GDP3.2%,拉脱维亚2.9%,爱沙尼亚3.1%,全欧洲最高,比德国那1.5%的“摆烂水平”高出一大截。   可钱花了,手里的家伙还是跟不上趟:立陶宛陆军最拿得出手的是120辆德国二手“豹2A4”坦克,炮管都快磨平了。   拉脱维亚空军只有4架瑞士淘汰的F-5战斗机,连俄罗斯的苏-27都追不上,爱沙尼亚海军更惨,最大的船是3艘挪威捐的巡逻艇,吨位还没中国海警的执法船大。   这次去美国,本来是想敲点新装备,最好是F-35战斗机和“海马斯”火箭炮,结果连特朗普的面都见不着,海格塞斯只含糊其辞说“会考虑”。   但美国对这三国的“冷落”早有苗头。2023年三国联合请求美国在波罗的海增加驻军,说“俄罗斯可能随时进攻”,美国嘴上答应“坚定不移支持”,结果只从德国调了500名士兵过去,还都是些后勤人员,连坦克都没带。   三国去年花了8亿美元买美国的“毒刺”防空导弹,结果到手的全是2001年生产的库存货,电池早就过期了,得自己掏钱换电池才能用。   不仅如此,这三国的经济早就被反俄政策折腾得够呛。   立陶宛2022年跟着美国制裁俄罗斯,结果对俄贸易额从18亿欧元跌到3亿,Klaipeda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少了一半,码头工人罢工了三个月。   拉脱维亚的天然气100%靠俄罗斯,制裁后只能买美国的液化天然气,价格涨了3倍,居民取暖费翻了一番,街头抗议的老太太比议会的议员还多。   爱沙尼亚更惨,电子产业依赖俄罗斯的稀土,美国答应帮忙找替代来源,结果推荐的蒙古矿场连铁路都没修通,企业只能停工待料。   他们本想借这次访美让美国给点经济补偿,比如减免点对美出口的木材关税,结果海格塞斯只字不提经济,光催他们“再增加点对乌援助”。   这是因为美国现在自顾不暇,哪有功夫管这三个“小跟班”。   特朗普一门心思搞国内选举,军费预算得优先给摇摆州的军工企业,比如给得州的F-35工厂加订单,给俄亥俄州的坦克厂拨补贴,波罗的海三国这种“没选票的地方”自然排不上号。   重要的是,美国在欧洲的重心早就转到波兰和罗马尼亚——这两国能容纳更多美军基地,还愿意自己掏钱建基础设施,波兰去年就花了20亿美元给美军修新营房,拉脱维亚只愿意提供旧机场,美国当然更待见前者。   这三国在北约里其实早就被边缘化了。去年北约峰会,讨论对乌援助份额,德国、法国、英国各出了100亿以上,波罗的海三国加起来才8亿,还大部分是二手装备。   他们想靠“反俄强硬”刷存在感,结果发现俄罗斯根本没把他们放眼里。   俄罗斯在加里宁格勒的导弹基地离立陶宛边境才50公里,却从没针对他们搞过大规模演习,就像大象懒得踩蚂蚁。这种“自作多情”的尴尬,让他们更想靠美国撑腰,结果碰了一鼻子灰。   说起来,这三国的遭遇跟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的乌克兰有点像——当年乌克兰也以为抱上美国大腿就能高枕无忧,结果美国给的援助还不够买半年的炮弹,最后还是得自己扛。   波罗的海三国现在也一样,美国给的“口头支持”比面包还廉价,真要哪天俄罗斯动真格,美国大概率会像对待乌克兰那样,“精神支持”管够,实际帮忙得看心情。   他们这次访美没见到特朗普,其实是好事——早看清自己在别人心里的分量,总比一直活在幻想里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