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次态度真变了,取消对中国12项制裁,公开称中国是伟大国家。 最近的华盛顿

正又直说事 2025-08-04 11:55:20

美国这次态度真变了,取消对中国12项制裁,公开称中国是伟大国家。

最近的华盛顿有点 “魔幻”。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 CNBC 镜头前亲口承认,美国已撤销年初针对中国制定的 12 项制裁措施。

这位曾在斯德哥尔摩会谈上威胁要对华加征三位数关税的财长,不仅态度来了个 180 度大转弯,还在社交媒体上称中国为 “伟大国家”。这波操作背后,是美国经济疲软与外交挫败交织的现实困境。

先看经济账本。美国劳工部 8 月 1 日公布的数据让白宫坐不住了 ——7 月非农新增就业仅 7.3 万人,远低于市场预期的 14 万人,5 月和 6 月数据还被大幅下修了 25.8 万个岗位。更扎心的是,联邦财政赤字上半年已飙升至 1.3 万亿美元,仅国债利息支出就高达 5820 亿美元。

美国财政部内部评估报告显示,若对华全面加征关税,半导体行业将直接损失 240 亿美元产值,通用汽车每辆车成本将暴增 3000 美元。这种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的游戏,美国显然玩不下去了。

再看外交战场。特朗普在俄乌冲突中对普京的施压堪称 “翻车现场”。即便搬出核潜艇威胁,俄罗斯仍不为所动,普京甚至公开表示 “愿意等待乌克兰谈判”。

与此同时,以色列在中东的军事行动让美国陷入两难 —— 既要维持盟友关系,又要避免被拖入与伊朗的直接冲突。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迫使美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华政策。

关键的转折点出现在稀土领域。中国掌控着全球 90% 的高纯稀土产能,而美国军工产业 60% 以上的稀土需求依赖中国供应。

今年 6 月,美国磁铁企业库存仅够维持三周生产,洛马公司的导弹生产线面临停工风险。更让美国绝望的是,其本土稀土提纯技术只能达到 3N 纯度,而中国稳定量产 4N-6N 级高纯稀土,差距整整两个数量级。这种 “卡脖子” 的滋味,美国算是尝透了。

于是,美国开始 “变脸”。7 月 31 日,贝森特宣布撤销 12 项对华制裁,重点解除稀土出口限制。

紧接着,美国三大芯片设计软件巨头新思科技、楷登电子,以及德国西门子公司宣布恢复对中国市场的技术服务。

就连此前被限制的乙烷出口和 C919 飞机发动机技术,也逐步恢复供应。这些动作看似突然,实则是美国在稀土库存告急、产业链濒临瘫痪前的无奈之举。

中国的应对堪称教科书级别。商务部明确表示,将依法审批符合条件的管制物项出口申请,但稀土出口许可制度并未取消,军工级材料仍牢牢攥在手里。

这种 “有限放行、掌控节奏” 的策略,既回应了美方需求,又保留了反制空间。更让美国头疼的是,中国稀土研究院刚突破 7N 级超高纯钕铁硼量产技术,进一步巩固了在稀土产业链的优势。

国际社会对这波博弈看得明白。欧盟对美国的关税政策怨声载道,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呼吁 “27 国必须联合起来应对美国压力”。

荷兰合作银行报告显示,过去半年超 25% 的欧洲投资者因美国政策 “不可预测性” 减持美股。相比之下,中美贸易缓和的信号让国际金融市场应声走高,路透社称 “贸易休战正在按计划推进”。

不过,中国并未被冲昏头脑。尽管美国释放了缓和信号,但对华为人工智能芯片的全球封杀仍在执行,半导体设备的 “极限施压” 也未停止。

这种 “选择性松绑”,本质上是美国试图用短期让步换取长期利益。对此,中国保持着清醒 —— 商务部强调 “相互尊重、公平互利”,外交部则明确反对 “将经贸问题政治化”。

从 “对手” 到 “伟大国家”,贝森特的称呼之变,不是灵魂洗礼,而是现实逼迫下的清醒认知。当美国能源企业因禁令损失惨重,当芯片巨头错失中国市场,当 C919 国产发动机验证平台完成测试,特朗普政府终于意识到:对抗不如合作。

这场持续七年的关税战,或许真的到了历史性拐点。但正如中国外交部所言,“讹诈胁迫没有出路”,真正的合作,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未来的中美关系将走向何方?且看双方在稀土、芯片、贸易等棋盘上的下一步落子。

0 阅读:259

评论列表

勿忘我

勿忘我

2
2025-08-04 15:05

没有稀土了,美国工厂关门歇业,工人放假的多了,

猜你喜欢

正又直说事

正又直说事

又正又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