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稀土!从被卡脖子到技术逆袭,中国废掉美国氦气垄断这张王牌。   咱们看孩子玩

波览历史 2025-08-04 11:15:53

不止稀土!从被卡脖子到技术逆袭,中国废掉美国氦气垄断这张王牌。   咱们看孩子玩的氢气球,那飘在空中的劲儿挺有趣,而有一种气体,和氢气一样能让气球飞起来,还比氢气安全得多,这就是氦气。   一直以来,稀土被看作中国的战略 “硬通货”,在全球工业里分量十足。但很少有人清楚,美国长期牢牢攥着的氦气,才堪称制衡他国的 “超级大杀器”。   好在到了 2025 年,这一局面被彻底扭转。你可别小瞧了氦气,它在咱们生活里虽然不常露面,在高端产业中却绝对是 “C 位” 担当。   去医院做核磁共振,那仪器要想精准成像,得靠氦气维持超低温环境,让超导磁体稳定工作,帮医生揪出身体里的毛病。   半导体制造更是离不开它,芯片生产时,光刻、刻蚀这些关键步骤,得在超纯净、超低温的环境下进行。   氦气的超强冷却能力,正好派上用场,保证芯片制造精度达到纳米级,要是没了它,高端芯片的生产就得 “卡壳”。   航天领域同样缺它不可,火箭发射时,氦气给燃料箱增压,确保燃料稳定输送,卫星在太空里运行,也得靠它维持仪器的低温工作状态,保障卫星正常 “办公”。   美国在氦气这事儿上,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全球氦气资源分布那叫一个不均衡,美国的储量相当可观,有数据显示,美国的氦气储量在全球占比相当高。   再加上美国在氦气提取、精制技术上一路 “领跑”,从开采到供应,全产业链都被它拿捏得死死的。   早年间,美国就把氦气列为关键战略资源,出口管控特别严,就算对盟友,也不会轻易松口。   这就相当于美国手里握着一把 “大钳子”,卡住了全球很多国家高端产业发展的脖子。   过去,中国在氦气方面处境艰难。咱们国家的氦气资源少,绝大部分需求都得靠进口来满足。   美国还特别霸道,2018 年的时候,要求中国企业进口氦气,合同里必须写明 “不能用于军事”,这明摆着是干涉咱们内政。   全球高纯氦气供应商、氦气压缩机生产商里,美国企业占了一多半。   那时候,中国相关产业的氦气库存,常常只够撑一两个月,一旦美国切断供应,半导体、医疗、航天这些重要领域,马上就得陷入混乱,经济损失根本没法估量。   为了摆脱这被动局面,中国开启了艰难的突围之路。   一方面,积极开拓进口渠道。卡塔尔的氦气储量丰富,中国和卡塔尔加强合作,到 2023 年,卡塔尔取代美国,成了中国最大的氦气进口来源地。   从卡塔尔进口的氦气占比大幅提升,美国的占比则急剧下降。   同时中国也和俄罗斯加深合作,进一步分散进口风险,降低对单一国家的依赖。另一方面,加大国内研发和生产力度。   2020 年,中国第一家有商业规模的氦气提取工厂建成投产,中科院团队成功攻克从天然气里提取氦气的技术难题。   之后科研人员不断钻研,持续优化提取工艺,提高氦气回收率和纯度。2025 年 5 月,中国电科博微所属万瑞冷电研发的低温精制及脱氖装置通过验收。   这装置采用国际领先的超低温吸附分离技术,在液氮温区高效去除杂质,让产品氦气纯度达到超高标准。   而且它的结构设计很巧妙,体积变小了,处理效率还提高了,整套系统氦气回收率也相当高。经过这些努力,中国对进口氦气的依赖程度,从原来的 95% 降到了 85%。   2024 年,国内新增好几套提氦装置,总产能大幅提升,产量也显著增长。如今中国不仅能满足一部分国内需求,在一些技术方面还实现了超越。   开始向海外输出先进产能,帮俄罗斯等同样受美国制裁影响的国家恢复氦气生产能力,逐步打造出一条不受美国控制的国际氦气产业链。   回顾这场资源博弈,中国靠着坚定的决心和不懈的努力,打破了美国的长期垄断。从被美国的氦气 “卡脖子”,到实现技术突破和产能提升,这一路走得不容易。   这也证明了,关键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只有这样,咱们在全球高端产业竞争里,才能掌握更多主动权,稳稳保障国家产业安全与发展 。 信息来源:我国“黄金气体”氦气勘查实现重大飞跃来源: 财联社

0 阅读:17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