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王诗槐离婚后,和有智力残疾的儿子相依为命,一天朋友告诉他一个消息:“

春日筆記 2025-08-02 10:06:47

1984年,王诗槐离婚后,和有智力残疾的儿子相依为命,一天朋友告诉他一个消息:“你的初恋离婚了,干脆你俩在一起得了。”王诗愧无奈的苦笑:“谁会看上我这个离异,且有一个智力残疾的儿子。”

王诗槐,这位年近七十的资深演员,气质温润儒雅,骨子里却透着一股坚韧。

很多人可能想象不到,这位在银幕上从容自若的艺术家,生活中曾经历过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

在婚姻变故后,他独自一人扛起了抚养智力障碍儿子的重担,整整坚持了十二年。

王诗槐1957年11月出生在一个有文化氛围的家庭。

父母都是读书人,给他取的名字也带着书卷气。

他从小喜欢读书,对文艺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份热爱指引着他的人生方向。

高中毕业后,他凭借实力考进了巢湖地区的文工团。

在那里,他唱歌、跳舞、演话剧,打下了扎实的艺术功底。

他个子高挑,气质出众,在团里很显眼。

1977年,高考恢复的消息传来,王诗槐看到了更广阔的未来。

他一边在文工团工作,一边拼命复习功课。

当时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在安徽只招五个人,竞争异常激烈,据说有五万多人报名。

王诗槐凭借过人的天赋和努力,硬是考上了,成为那幸运的五分之一。

他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大学里刻苦钻研表演。

大学期间,王诗槐不仅学业优秀,还收获了一段美好的校园恋情,对方是同班同学张晓明。

毕业后,两人都从事演艺工作,并于1984年结婚,组建了家庭。

不久后,他们的儿子王海平出生。

然而,幸福的生活并未持续太久。

儿子小时候突发高烧,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加上夫妻俩缺乏经验,送医不够及时。

导致孩子因窒息时间过长,造成了不可逆的脑损伤,智力发育严重受阻,还落下了癫痫的病根。

这个打击对家庭来说是毁灭性的。

为了给儿子治病,王诗槐和张晓明四处求医问药,花光了积蓄,尝试了各种方。

甚至听信一些偏方,把儿子的名字从“王海平”改成了“王奕丁”,希望能带来好运。

但儿子的病情始终没有根本性的好转。

巨大的经济压力、长期的精神折磨以及对孩子未来的担忧,让夫妻俩的关系日渐紧张,争吵不断。

最终,这段婚姻走到了尽头。

离婚后,王诗槐主动承担起了抚养和照顾儿子的主要责任。

此后的十二年,是王诗槐人生中最艰难的岁月。

他一边要拼命拍戏赚钱支付儿子的医药费和康复费用,一边要亲力亲为地照顾儿子的日常生活。

儿子需要全天候的看护,癫痫随时可能发作,智力障碍也让他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和学习。

王诗槐的父母心疼儿子和孙子,帮忙分担了不少照顾的重担。

只要不拍戏,王诗槐就带着儿子到处看病,跑遍了各大医院。

后来,一位医生给出了更实际的建议:停止盲目用药,转而进行长期、系统的康复训练。

王诗槐听从了建议,在家坚持陪儿子做训练。

为了让儿子生活更有乐趣,也为了锻炼身体协调性,他还送儿子去学弹钢琴。

这是一个漫长而看不到尽头的煎熬过程,但王诗槐从未放弃。

命运的转机出现在王诗槐带着儿子去外地求医的火车上。

他意外地重逢了高中时的初恋女友王筠。

几十年过去,两人都已历尽沧桑。

王筠后来去了日本发展,当时也是单身。

这次重逢点燃了旧日的情愫。

王诗槐坦诚地向王筠讲述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特别是儿子的情况,直言这是个“沉重的负担”。

王筠的回答让他既感动又意外:“我可能做不到像亲生母亲那样完美,但我一定会凭良心对他好。”

这份真诚和理解打动了王诗槐。

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王筠嫁给了王诗槐。

婚后,王筠真心实意地对待王奕丁,细心照料他的生活,陪他做康复训练。

她的到来,让这个曾经只有父子俩相依为命的家庭充满了温暖和生机。

为了让家庭更圆满,他们后来又生了一个女儿。

有了王筠的支持和分担,王诗槐肩上的担子轻了许多,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儿子在王筠的关爱下,状态也日渐稳定和开朗。

经过长达十二年的不懈坚持和科学康复,王奕丁的身体状况有了显著改善。

如今,王诗槐已经65岁了,依然活跃在荧幕上,继续为观众带来《光荣与梦想》、《你是我的荣耀》、《老闺蜜》等作品。

他实现了年少时的艺术梦想,在经历婚姻的波折和十二年为儿求医的艰辛后,最终收获了家庭的安宁与幸福。

他的前妻张晓明也开始了新的生活,并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王诗槐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父爱如山、关于责任担当、关于在绝境中坚守希望,并最终被命运温柔以待的动人篇章。

主要信源:(中国新闻网《演员王诗槐:戏里戏外的父爱如山》;《演员王诗槐:和智力残疾的儿子相依为命,感谢初恋的不离不弃》)

0 阅读:139
春日筆記

春日筆記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