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为何要烧少林寺?1928年,冯玉祥带兵火烧少林,屠杀武僧,大火烧了40天,大量古建筑和文献付之一炬……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民国时期,中国各地战乱不断,军阀割据。少林寺虽然是佛门清净地,但也难逃战火波及。为了自保,少林寺在住持恒林和尚的带领下,成立了保卫团,训练武僧、购买枪械,把寺庙打造成一座武装据点。 这在当时是无奈之举,毕竟周边土匪、军队来回扫荡,不自保就等着被洗劫。 这支僧兵队伍还真派上过用场,不光保护了少林寺,也经常出手解救百姓,有时候连军阀也得敬他们三分。不过事情发展到后来,味道就变了。 恒林的俗家弟子樊钟秀,原来在少林寺学武,后来当了军阀。他念旧情,还回来资助修建少林寺,两人关系颇深。 恒林圆寂后,他的师弟妙兴接任住持。妙兴是个30出头的和尚,但非常激进。他不光保卫寺庙,还跟着军阀吴佩孚走南闯北,参与战争,少林寺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卷进了军阀混战的漩涡。 1926年北伐军北上讨伐北洋军阀,局势开始逆转。冯玉祥,这位原本是北洋系统的将领,这时候突然倒戈投向国民革命军。 他是个信基督教的“洋派”军阀,反对佛教,提倡“破除迷信”。他早就看不惯寺庙占地为王、僧人招兵买马。 1927年,妙兴在战场上被炮弹击中身亡。樊钟秀则继续在河南活动。他因为了解少林寺的地势,知道这里易守难攻,就把部队驻扎在寺内,还把指挥部设在里面。这个决定,彻底把少林寺推到了风口浪尖。 到了1928年,冯玉祥派部队进入河南,开始清剿反对势力。他的手下石友三带兵攻打樊钟秀,一路追到少林寺。 樊钟秀临走前安排僧兵守住山口抵挡,没想到这些武僧凭着简单的武器和地势优势,竟然让正规军吃了大亏,伤亡不小。 石友三原本就是樊钟秀的旧部,后来因利益翻脸。这下好了,新仇旧恨全加在一起,火气一下就冲到了顶。他当即下令烧掉少林寺。当天傍晚,少林寺主殿就被点燃,大火一发不可收拾。 第二天,军队扛着煤油桶进来,一边浇油一边放火。佛像、经书、木雕、古建筑全都在大火中化为灰烬。 连那座明朝留下来的藏经阁也没保住,几千卷佛经、拳谱、文献瞬间付之一炬。火势延烧整整40多天,嵩山顶上天天是黑烟滚滚,周围的村民都说,天上的灰飘到嘴里都是苦的。 据说冯玉祥当时并没有直接下命令,但他确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信的是基督教,对于佛教寺庙一向看不上眼,更不可能出面阻止部下的行为。石友三也正是借着这点“默许”,下了狠手。 除了宗教偏见和私仇,烧寺庙背后还有利益的驱动。那时的少林寺可不只是个清净寺庙,它拥有几千亩地,还有皇帝赐的金银器物,香火钱更是不少。这些统统被当成战利品,被冯部拿走充作军费。 火烧少林寺后,少林寺一度几乎从地图上被抹去。能跑的僧人早跑了,留下的不是被杀就是逃进深山。寺里的钟鼓楼塌了、佛像碎了、经书烧成灰了,整座山寺成了一片焦土。 冯玉祥这人,其实也干过不少好事,比如修铁路、办教育、反帝反封建。但就是因为烧少林寺这件事,成了他一生抹不去的污点。 有人说他是为了“破除迷信”,也有人说他是“挟私报复”。不管怎么说,这一把火烧掉的不只是建筑,而是中华几千年文化中极为珍贵的一环。 多年以后,1948年冯玉祥坐船从美国回国,船在黑海出事着火,他没逃出来。当时不少人都说这是“报应”,也许只是巧合,但历史总爱用巧合提醒人们,该记住的教训别忘了。 新中国成立后,少林寺才开始逐步重建,幸存的僧人和地方群众一点一点把废墟上的砖石拼起来,清理灰烬、重立佛像。 到了1980年代,一部电影《少林寺》横空出世,又让这个名字响彻中外。但真寺早已不是原貌,很多古碑都是后来从土里挖出来拼接的,上面还能看出火烧过的痕迹。 如今少林寺重现繁华,功夫远扬世界,但那段历史不能被遗忘。这不是单纯的庙宇被毁,是文化的断层,是乱世里人心的扭曲。
为什么解放战争时搞划江而治的李宗仁在教科书里是正面形象?这么说吧,国军很多抗战大
【150评论】【5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