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91年,美国特意做了一个轰动全球的实验,把4男4女关在一起两年,再次打开房门,里边的情况直接让无数科学家傻眼了。 1991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里,一座巨大的玻璃建筑拔地而起,这就是“生物圈2号”,一项雄心勃勃的实验:它计划将四男四女关在里面整整两年,试图在这个与世隔绝的人造世界里,实现百分之百的自给自足。 这场宏大计划的背后,不仅有科学的理想,也有石油富豪爱德华·巴斯的商业算盘,他豪掷两亿美元,一方面想为人类探索外星生存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看准了这场“玻璃城堡”真人秀潜在的巨大商业价值。 1991年9月26日,八名志愿者微笑着走入舱门,一场模拟地球生态的实验正式开始,可谁也想不到,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几乎失控的自然与人性的双重考验。 实验初期,一切都透着新奇,志愿者们有独立的住所、健身房和实验室,人造系统模拟着雨雪和四季,大家对这个微缩地球充满了期待。 谁知蜜月期不到半年,理想主义的滤镜便轰然破碎,这个封闭空间成了一个人性的高压锅,原本为生存而团结的八个人,很快分裂成两个派系,为了食物分配、工作主导权等问题争吵不休,昔日的伙伴变成了办公室政治的对手。 信任,在这个小社会里,迅速成了比氧气更稀缺的东西,长期的孤独、饥饿与心理压力,让所有人都体重下降、身心俱疲。 而在舱外,运营团队和投资方也并非铁板一块,关于预算超支、管理权限和数据是否要公开的争论,几乎从未停歇,这座玻璃建筑,不仅放大了内部人性的脆弱,也折射出外部世界的利益纠葛。 当然,比人心更先崩溃的,是这个看似完美的生态系统,按照设计蓝图,沙漠、雨林、草原、海洋等微缩景观各司其职,本应构成一个稳定的闭环。 可实际运转起来,这个系统却成了一个意料之外的“化学大杂烩”,原本干旱的沙漠变得潮湿,导致预设的植物枯萎,杂草却疯长起来。 雨林里的牵牛花藤蔓也失去控制,缠绕扼杀了其他作物,导致光合作用效率锐减,昆虫和动物种群同样失衡,授粉的蜂鸟和蜜蜂全部灭绝,蟑螂和蚂蚁却泛滥成灾。 但真正致命的,是看不见的化学反应,科学家们惊讶地发现,当初用来建造穹顶的大量混凝土,竟成了一个贪婪的“碳吸盘”,不断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将氧元素牢牢锁死。 结果,舱内的氧气含量从正常的21%一路暴跌至14%,相当于置身于海拔四千米的高原,志愿者们开始出现呼吸困难、思维迟钝的缺氧症状。 为了保住他们的性命,运营团队在争议声中,不得不偷偷向“生物圈2号”注入来自外界的纯氧,这一举动,也正式宣告了实验“完全自给自足”的核心目标彻底失败。 两年后,当厚重的大门再次开启,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几近崩溃的世界:大部分动植物已经死亡,八名幸存者面色憔悴,平均体重减轻了15%,这座耗资巨大的玻璃方舟,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失败样本。 不过,这个昂贵的失败并非一无是处,“生物圈2号”为人类的太空移民梦想,提供了最真实的模拟数据和教训。 它的一些局部技术,比如高效的空气和水体生物过滤系统,后来被成功商业化,实验结束后,哥伦比亚大学与亚利桑那大学接管了这里,将其改造为研究气候变化、碳循环等课题的大型实验室,持续产出着重要的科研成果。
[微风]1991年,美国特意做了一个轰动全球的实验,把4男4女关在一起两年,再次
阿秋手作
2025-08-01 23:44:2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