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43年,一辆满载战俘的闷罐车开进了纳粹集中营,刚一下车便开始搜身。突然,纳粹军人在一17岁中国少女身上搜出一支钢笔,上面还刻有“朱德”字样…… (参考资料:2014-06-17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朱德之女朱敏:纳粹集中营里死里逃生的“红樱桃”) 1941年1月30日,年仅十四岁半的朱敏告别父亲,独自踏上了前往苏联的旅程,为了让她在国际儿童院里不显得太大,父亲特意将她的年龄报小了两岁,又给她取了个化名——“赤英”,寓意“红色英雄”。 可朱敏刚到莫斯科就病倒了,为了让她尽快康复,1941年6月21日,儿童院将她送往白俄罗斯的夏令营疗养。 然而,命运的转折就在一夜之间,第二天,德军闪击苏联,战火瞬间吞噬了这片土地,刚逃离中国战场的朱敏,一头扎进了更残酷的战争泥潭,她和另外二十个孩子,就此沦为德国法西斯的小囚徒。 在当地被关了两年后,1943年,朱敏和五名同伴被押上开往德国的闷罐火车,德国兵像赶牲口一样把人往车里塞,直到人贴着人动弹不得,车厢里很快臭气熏天,哭声和呻吟声混成一片。 火车的终点是集中营,所有囚徒被要求脱光衣服,交出全部随身物品,朱敏有一支父亲送的派克金笔,笔帽上刻着“朱德”二字,德国人虽不识汉字,但见是金笔,便一把抢了过去。 眼看父亲留下的最后念想被夺走,她心里一急,突然想起了口袋里的一枚列宁纪念章,她做了一个大胆到极点的举动——趁人不备,把纪念章含进嘴里,死死压在舌头底下。 这个小动作足以招来杀身之祸,但她竟奇迹般地躲过了搜查,保住了这份精神寄托。 集中营的日子就是地狱,每天的食物是发霉的黑面包,干不完的苦役和家常便饭般的毒打。朱敏亲眼目睹了法西斯对犹太人的屠杀,那些惨状成了她挥之不去的噩梦。 在这样的环境里,活下去的第一要务就是守住秘密,她从不提任何与中国、与八路军有关的话,甚至几年下来没说过一句中文。 由于和其他囚犯语言不通,长期的沉默几乎让她丧失了语言功能,这个后遗症甚至影响到了她的晚年,严重的营养不良,也让她的身体停止了发育。 她患上颈部淋巴结核,溃烂流脓,脓血糊住衣领,干硬的衣领又反复摩擦伤口,让溃疡越来越严重。 德国看守发现后,把她带到医务室,在那位德国医生眼里,这些囚徒的命大概跟猫狗没什么两样。 他粗暴地按住朱敏,没有消毒,更没有麻醉,直接一剪刀割开溃疡,硬生生把脓血挤了出来,这场酷刑般的“治疗”过后,朱敏的伤口更大了,还时常被高烧折磨。 德国法西斯的残忍,不仅体现在肉体上,更在于精神的玩弄,朱敏家里有一张老照片,是三个穿着连衣裙的小女孩,胸前都别着囚徒牌,中间那个中国面孔的女孩就是朱敏。 1944年的一天,一个德国看守和善地走过来,说要给她们拍照,孩子们信以为真,露出了笑容,可快门按下的瞬间,看守的脸就变了,他放下相机,咆哮着说姑娘们在嘲笑他,随即抡起鞭子狠狠抽了下去。 几天后,这个看守把洗好的照片拿给她们,一边夸她们可爱,一边漫不经心地摩挲着手里的皮鞭,这一次,没人敢再说话,心里只剩下恐惧。 即便是在砧板上任人宰割,她们也在夹缝中寻找着反抗的方式,1944年,苏军开始反攻,德军节节败退,对弹药的需求更加疯狂。 朱敏和伙伴们被赶进军工厂干活,她们偶然听说子弹受潮会变成哑弹,但工厂里根本找不到水,于是,她们想出了一个天真的办法——往子弹盒里吐口水。 只要监工不注意,她们就拼命地吐,到下工时,口干舌燥得话都说不出,但当她们咧开干裂的嘴,相视一笑时,那便是属于她们的小小胜利。 1945年新年过后,集中营里已经能听见炮声,终于,在1月30日的清晨,她们发现营区大门敞开,德国人全跑了,苦难结束了。 人们冲向德军仓库,朱敏在混乱中被一个硬东西绊倒,爬起来一看,竟是一个油纸包,里面是一块足有五磅重的黄油,她和伙伴们欣喜若狂,抱起黄油就挤出了人群。 此后的几个月,朱敏和伙伴们在战火中一路向东流浪,却在波兰的一个小镇走散,发着高烧的朱敏被一个曾给德军当翻译的苏联人发现。 这个男人把长着东方面孔的她当成了可以和苏联红军谈条件的“人质”,几天后,朱民被送到了苏联难民收容站。 在这里,她依然不敢吐露身世,面对苏联红军的盘问,她说的还是那套对法西斯讲的说辞:我叫赤英,父亲是中国的中医。 直到一位新来的政委改变了她的命运,这位政委对这个沉默的中国女孩格外留心,在几次盘问无果后,他没有放弃,而是耐心地和她交谈,讲战争的局势,也讲中国的情况。 当听到“中国”时,朱敏的眼泪一下就涌了出来,政委的真诚终于打消了她的戒备,她吐露了那个埋藏了四年多的秘密:“我是中国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女儿。” 政委惊得半天说不出话,很快,斯大林的一道急令飞往波兰:立即护送朱德将军的女儿到莫斯科,1946年1月30日,整整五年后,朱敏再次回到了莫斯科。
1953年6月17日深夜,李承晚做了一个改变朝鲜战争走向的决定。他下令打开战俘营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