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今天报道:中国官媒《环球时报》称,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南京照相馆》遭到网络暴力,并批评此类网暴歪曲历史,将铭记历史污名化为仇恨教育,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最新变种,怀疑“是否有境外对华认知战因素”。
《南京照相馆》凭借对南京大屠杀这段沉重历史的深刻呈现,在暑期档大放异彩,票房成绩斐然,彰显出其艺术价值与大众对这段历史铭记的渴望。然而,令人痛心的是,这样一部意义深远的影片却遭受了网络暴力。
从《环球时报》的社评中可以看出,这些网暴行为以艺术讨论之名,行歪曲历史之实。将铭记南京大屠杀这样的历史污蔑为仇恨教育,这无疑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新表现。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特殊节点,这种行径尤为恶劣。它不仅干扰了影视市场的健康发展,还扭曲了观众对影片的真实评价,更诋毁了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成就。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反法西斯文艺作品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重要意义,像《辛德勒的名单》《安妮日记》等,它们都是人类对法西斯主义反思的结晶。《南京照相馆》同样是反法西斯文艺的重要作品,它通过独特视角展现日军暴行,让人们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危害有更深刻的认识。
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主旋律、反法西斯题材影片屡遭网暴乱象。这些特定类型的行为体借助网络水军及黑灰产渠道,在文化娱乐议题上人为制造舆情,很难不让人怀疑背后是否存在境外对华认知战的因素。在信息时代,网络舆论的力量不容小觑,对于这种恶意攻击和歪曲历史的行为,我们必须坚决抵制。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打击网络暴力和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另一方面,广大民众也应提高辨别能力,不被不实言论误导,共同维护历史的真相和尊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