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想对付中国,单独给中国加50%甚至更高关税就行了,没必要全球都加。可现实是,特朗普政府最近对欧盟、日本、印尼、菲律宾等国家也统一征收15%关税,甚至威胁部分国家可能涨到50% 信源:券商中国——特朗普威胁将加征50%额外关税,外交部:中国人不惹事不怕事 在国际博弈的棋盘上,情绪向来被视作大忌。可那位以商人自居的美国总统,似乎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四月二日午夜,白宫灯火通明,一连串愤怒的推文,仿佛在向世界宣告“我已经忍无可忍”。然而,这看似失控的爆发,果真只是情绪上头那么简单吗? 其实在这背后,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执政理念。自上任以来,这位特朗普就高举“美国优先”的大旗,而关税,成了他最顺手的工具。他的算盘打得简单粗暴:用极限施压迫使他国让步,为美国攫取最大利益。看似是公平竞争,实则是美国经济霸权的全面升级,他们想借此机会让所有国家都听他们的,而美国的平均关税更是从2%骤升至骇人的18%,刷新了将近一个世纪的记录。说白了,这就像是现代版的“保护费”,用关税这把刀,去收割军事霸权够不着的经济果实。 而这个策略的狠辣之处,不单单是针对中国,而是试图拉拢盟友的都一同施压。欧盟、日本、韩国,这些本可能与中国深化合作的经济体,如今也被高额关税绑架,被迫减少对华贸易。欧盟甚至被要求签署协议,承诺购买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再追加6000亿美元的对美投资。虽然中国的对美出口预计将因此暴跌4850亿美元,可加拿大、墨西哥和东南亚等国也未能幸免,无一不被卷入这场风波。 当然这种看似精密的极限施压,很快就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反噬,美国国内的经济成本和民意反弹正不断加剧。每年2400美元的额外开支,对美国普通家庭来说只是个开始。关税推高了物价,各地工人的抗议此起彼伏,就连马斯克这样的商界精英也公开表达不满。资本市场杂音四起,民主党更是抓住机会,喊出了弹劾的口号。从宏观上看,美国的通胀压力居高不下,国债规模已突破38万亿美元,即便加征关税短期能捞到一些好处,长远看无异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而那种“只加中国、不加别国”的策略,根本无法阻止中国制造通过转口贸易进入美国。谁知,这反而可能促使全球其他经济体形成更紧密的供应链,最终“团结一致对付美国”。关税本就是一把双刃剑,中国一旦反制,美国同样不好受。中国向来是美国大豆和猪肉的大买家,反制措施一出,美国中西部的农业州立刻感受到了切肤之痛。 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中国的反制策略就显得尤为关键。当各国还在犹豫观望时,中国是唯一一个迅速站出来对等反击的国家。就在4月2日特朗普宣布对华加征34%关税后,没等全球媒体反应过来,中国同样34%的反制关税已经悄然上桌,直接给对方泼了一盆冷水。 在这之后,对美国大豆和高科技领域的措施,更是招招打在美国痛点上。相比以往那些象征性的回应,这次的反击不仅快准狠,而且毫不遮掩,充分展现了“绝不惯着你”的坚决态度。 中国深知,贸易战打久了对谁都没好处,但直面美国的逼迫才是最佳解法,所以中国始终保持着战略定力,一边稳住国内经济,一边积极巩固同其他经济体的合作,这种韧性与底气,正是在一次次交手中磨练出来的。 回头再看特朗普的表态,无论是最初“忍无可忍”的咆哮,还是后来扬言“再加50%关税”,甚至叫嚣“我要和别的国家谈”,都难免有虚张声势的嫌疑。他真正的目的,是为谈判桌上捞取更多筹码,维持“美国霸权不能服软”的颜面。毕竟对抗中国并非易事,他的激进策略在美国内部也缺乏足够支持。他终究是个商人,商人要的是谈条件,而不是一条路走到黑。 因此,这场博弈的关键已不再是谁的关税更高,而是谁的经济韧性更强。美国长期依靠金融霸权吸血全球,但自身的通胀和天文数字般的国债,正使其脆弱性日益暴露。在这场极限施压与战略反噬的漫长对决中,博弈的天平将如何倾斜,一个更加对等和多极化的全球经济新秩序,或许已在悄然成形。
美财长透露中美瑞典谈判细节:中国拒绝美国为中方进口俄罗斯石油的二级制裁,宁肯支付
【656评论】【229点赞】
尊崇正义
菲律宾20%艰难的谈判,最终降低1%,签下19%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