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人终于醒了!俄乌战争打了三年多,他们才发现自己被骗惨了,西方所谓承诺全是空

天天纪闻 2025-07-31 16:15:36

乌克兰人终于醒了!俄乌战争打了三年多,他们才发现自己被骗惨了,西方所谓承诺全是空话,不仅沦为美西方的棋子,美国甚至已把乌克兰当筹码送给了俄罗斯,欧洲也明显冷淡了!   战争初期,乌克兰民众对西方充满期待。2022年冲突爆发后,美国和欧盟信誓旦旦地承诺“全力支持”,不仅提供军事援助,还抛出加入北约和欧盟的诱人愿景。   泽连斯基政府更是将西方视为救命稻草,以为只要抱紧西方大腿,就能抵御俄罗斯的攻势。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承诺的虚伪性逐渐暴露。   2025年7月北约峰会期间,G7国家虽然发表了所谓的“安全保障宣言”,但内容空洞无物,既没有具体的执行时间表,也缺乏实质性的军事部署。更讽刺的是,奥地利、克罗地亚等6个欧盟国家甚至拒绝加入这份宣言,凸显出欧洲内部对乌克兰问题的分歧与冷漠。   美国的态度变化尤为关键。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对乌克兰的援助政策反复无常。2025年7月,特朗普以“国内库存不足”为由,暂停了对乌克兰的新一批军事援助,其中包括“爱国者”防空导弹和“海马斯”火箭弹等关键装备。   这一决定正值俄军准备发动夏季攻势的关键时刻,被外界视为对乌克兰的“釜底抽薪”。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此举背后暗藏政治交易:以放弃对乌克兰的支持为筹码,换取俄罗斯在伊朗问题上的让步。   更令人心寒的是,美国国会对援乌议题的态度愈发冷淡,参议院两党领袖甚至联合声明,在2025年底前不会批准新的援助计划。这种“弃卒保车”的做法,彻底撕下了美国“盟友”的伪装。   欧洲的表现同样令人失望。尽管欧盟在2025年3月的特别峰会上通过了“重新武装欧洲”计划,但实际执行力度大打折扣。原本提议的400亿欧元军事援助被缩减至专注于提供200万枚炮弹,且匈牙利等国明确表示反对。   德国虽然承诺出资购买美国武器转赠乌克兰,但这种“间接援助”本质上是在为美国的军工复合体买单,既无法解决乌克兰的燃眉之急,也暴露了欧洲在安全事务上对美国的深度依赖。   更值得玩味的是,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同期宣布大幅提高国防预算,但资金主要用于本土军备建设,而非援助乌克兰。这种“欧洲优先”的策略,让乌克兰民众看清了欧洲的自私与虚伪。   战场上的形势进一步加剧了乌克兰的困境。2025年6月,俄军占领了欧洲最大的锂矿所在地舍甫琴科村,这处战略资源原本是泽连斯基政府计划“贱卖”给美国资本的关键筹码。   锂矿的失守不仅削弱了乌克兰的经济潜力,也让西方投资者对乌克兰的前景失去信心。与此同时,俄乌第三轮谈判在伊斯坦布尔草草收场,双方在领土、中立地位等核心议题上的分歧依然巨大。   俄罗斯提出的“和谈备忘录”要求乌克兰承认克里米亚和乌东四地的归属,而乌克兰则坚持“恢复1991年边界”,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让和平遥遥无期。   经济领域的崩溃更是雪上加霜。2025年第一季度,乌克兰GDP仅增长0.7%,远低于战前水平,而通胀率却飙升至13.4%,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7%。电力和天然气价格的暴涨导致民生成本激增,面包、牛奶等基本食品价格翻倍,普通民众的生活陷入困境。   更严重的是,乌克兰国家银行承认,由于领土丧失和基础设施损毁,经济增长潜力已经耗尽,未来几年可能陷入“滞胀”泥潭。这种经济困境不仅加剧了社会动荡,也让民众对战争的支持度大幅下降。   2025年3月,基辅街头爆发了自战争以来最大规模的抗议活动,民众举着“美国背叛了我们”的标语,直接表达对西方的愤怒与失望。   泽连斯基政府的统治基础也在动摇。   为了维持战时状态下的集权统治,泽连斯基以“抵抗俄罗斯”为由,相继暂停了多个反对党的活动,限制媒体自由,并建立由政府控制的工会组织。   这种治理模式虽然短期内巩固了权力,却引发了民众的普遍反感。2025年7月,泽连斯基签署的一项反腐法案更是成为导火索。该法案试图将国家反腐败局和特别检察官办公室置于总检察长的管辖之下,被批评为“为政治干预开绿灯”。   此举引发了基辅、利沃夫等地的大规模抗议,数千名民众聚集在总统府前,高呼“法律必须独立”的口号。最终,在国内外压力下,泽连斯基不得不撤回法案,但这一事件已经暴露了其统治的合法性危机。   乌克兰民众的觉醒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三年多的战争让他们付出了惨重代价:超过百万军民伤亡、22%的GDP损失、大量领土被占领。更令人痛心的是,他们曾经信赖的西方盟友不仅没有兑现承诺,反而将他们推向了更危险的境地。   这种认知的转变在社交媒体上尤为明显:越来越多的乌克兰人开始质疑战争的意义,批评政府的亲西方政策,并呼吁通过谈判实现和平。尽管泽连斯基仍在公开场合强调“抵抗到底”,但民间的反战情绪已经如暗流涌动,随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社会动荡。  

0 阅读:60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