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参与过三峡大坝建设的工程师曾说,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大坝修建之前,其实我国清华

风雨飘摇中 2025-07-31 13:44:54

一位参与过三峡大坝建设的工程师曾说,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大坝修建之前,其实我国清华大学教授黄万里就多次反对,表示不能修大坝,还提出不能修的原因,不过遭到了拒绝,并且人们都说他是杞人忧天。 黄万里出身不凡,是黄炎培的儿子。 可在学术上,他靠的不是家世,而是硬碰硬的本事。从交通大学到康奈尔大学再到伊利诺伊大学,他念的是正宗水利工程,专攻河床演变这门细活。 在美国时,外国同行看他做泥沙试验做得入迷,都说这中国人动手能力一流,甚至有人劝他留在美国发展。 可他那会儿一门心思想着回国,说国家缺人,自己不回来干谁来干。 就这么回来了,三门峡他反对了,后来三峡他也反对。两次都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掂量过、思考过,一点水一层沙都在他脑子里跑过了。 三峡这事,说小了是个工程,说大了是半个世纪的国家叙事。 从孙中山提最初设想到最后开工,隔了整整八十年。 三代水利人、无数个研究所、几千页论证报告,所有人的热情都朝着“我们也能修出世界最大水电站”这个目标奔着去了。 在这种背景下,反对声显得扎眼,也显得不合时宜。 黄万里没想迎合。 他太清楚三峡的地貌问题,也太清楚一旦下错一步,代价会多惨。 他说长江上游不同于黄河,黄河是泥沙,长江是卵石,这两种造床质的沉积规律完全不一样。 卵石比泥沙重,一旦修坝,水流减缓,石头就沉底,重庆港首先堵死。 之后上游水位抬高,江津、合川、北碚一带全淹。而且这些不是猜想,是他在几十年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三门峡就是前车之鉴,当年也是没人信他,说他杞人忧天,结果不到几年就出问题,最后还得改设计、打洞排沙。 黄万里说三峡若修,终究也会被迫炸掉。 他不止一次表达意见,从1992年开始写第一封信,直到1993年写了第三封,他把对三峡的技术质疑、经济评估、生态影响一条条摆出来,语气从一开始的客气,到最后的沉痛。 他用词极讲分寸,但也不含糊。 他说:“此坝若修,必酿大祸。”又说:“不出十年,重庆港将被淤塞。”还说:“五十万亩耕地被淹,电换地,不划算。”连经济账他都算过:三峡电站每千瓦造价高出一般中型电站两三倍,前十八年只投不产,就算后期发电也无法抵消建设与运营成本。 他说得清楚明白,也讲得逻辑严密。 他没说“不能修”,他是说“不能这样修”。 他建议发展江西、湖南那些山区中型电站,调节起来快,也能满足东南电力缺口。 他甚至提出分流治水方案,比如开新道疏洪,比如改善太湖区排水。他给出的不是一句否定,而是一个系统替代方案。可惜没人听。 三次上书,没有回应。 即便他最后致信中纪委、监察部,引用宪法里赋予公民的申诉权,依旧没有得到哪怕一次正面讨论的机会。 有些信,他甚至注明“请转交国务院及中央领导审阅”,附上自己清华宿舍的门牌号和电话。 他不是为了曝光,只是盼着能有一个科学讨论的场合。 可就是没有。 三峡工程启动前,黄万里始终没被邀请参与论证。 专家会议里没他,公开意见栏里也没他,甚至学术期刊都不敢发他写的文章。 一些老同行劝他:“老黄,你别再顶了,你那一套没人愿听。”他说:“那我就写信。”信是写了,可没人读。 三峡最终开工了,1994年。 那一年,黄万里83岁。眼睁睁看着机器开进峡谷,他知道自己已经无力阻止。 可他没停,一直到去世前一年,他还写信。他那年已经患癌,人在病床上,信封却摆了一摞。 家人说他晚上睡不着,就用钢笔一点点在信纸上写。 他写得最频繁的一句,就是那句:“请慎重再议,愿公开论辩。” 工程是完成了。 三峡发电量创下了纪录,也的确为华中、华东提供了不少电力。 但黄万里担心的问题,也一个个应验。 重庆港确实出现了淤积,需要每年重金疏浚;上游水位变化造成大量滑坡地质灾害;长江中下游多次出现反常洪涝和干旱交替;蓄水后生态链改变,鱼类迁徙断裂,长江鲟濒临灭绝。 再看电价和建设成本,三峡坝的整体经济效率,远不如同期开发的多座中小型水电站。 有人说,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慢慢修补,不妨碍三峡是“国之重器”。但这不是黄万里当初想说的重点。他关心的,从来不是这个坝有没有成就,而是这个国家在面对专业质疑时,是不是还有讨论的空间。 他临终那天,是2001年8月27日,清华大学校医院里一个简朴的病房。 他躺在床上,已经说话有些吃力了,可家人听得最清楚的一句话,就是:“他们没有听我一句话啊。” 很多年后,人们重新翻看他的手稿、信件、文章,才慢慢意识到,他不是单纯在反对一个工程,而是在捍卫知识分子的存在意义。他坚信技术是讲逻辑的,科学必须允许辩论,不能让权力跳过讨论直接下命令。工程可以错,但一个社会不该一错到底。 黄万里一生,有些路走得太孤独了。 他走得那么慢,却始终没有回头。说到底,他是个讲理的人,只是太多年里,没人愿听他讲理。

1 阅读:26208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64

用户10xxx64

133
2025-07-31 20:55

现在每个人都可以看得清楚,就是大坝修好远没有达到预想的通航作用,五级船闸严重堵塞,传统货船过闸平均等十天,迫不得已修垂直船闸,现在又要追加投资1500亿修旁路船闸,没完没了。 如果发电效益好的话,现在老百姓缴的电费里就不会再有三峡基金这一项。

zg 回复 08-01 04:14
明显是个见不得中国好的坏人

枭龙 回复 08-01 13:35
这思想明显就是台湾乡巴佬的思想!

zxcobra

zxcobra

57
2025-08-01 10:26

黄万里教授不是反对修大坝,而 是认为万一发生战争,敌人攻击三峡会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他主张在西藏修,敌人攻击也只淹印度孟加拉,死道友不死贫道。

用户14xxx01 回复 08-01 15:12
当战争打到你死我活时,没有什么是不能做的

唐红兵 回复 08-01 14:45
就如你所说,那时我们面对的国际环境不支持在雅鲁藏布江上修电站,现在不一样了,前几天正式动工了…

与狼共舞

与狼共舞

53
2025-07-31 21:28

蓄水形成的地壳应力改变,千万年来地质运动沉淀形成的固化条件改变,还有一些列的生态环境改变和小气候等…按理说这些都应该是有专业团队进行科学技术推论的。

苟苟炊烟 回复 08-01 07:16
水利工程我们自古就有,有利就有弊,但是利远大于弊

枭龙 回复 08-01 13:33
你觉得没有专业团队的科学论证?几千位专家中,不听其中一位的意见,就不对了?

无忌

无忌

31
2025-07-31 14:36

让时间去验证吧

用户18xxx16 回复 窗外不归的雲 08-01 15:30
黄万里在赌气在撒娇

窗外不归的雲 回复 08-01 11:37
已经出结果了,说到底,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只不过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出不同的结论和考量……

淮河渔翁

淮河渔翁

25
2025-08-01 10:38

支持建三峡大坝的科学家怕是更多吧。

用户14xxx44 回复 08-01 12:51
支持修三峡工程的主要不是科学家,是专家。

用户10xxx09 回复 08-01 15:36
改善了吗?有很多问题是改变不了的。

军军

军军

19
2025-08-01 10:29

还是要尊重科学。

用户14xxx01 回复 08-01 15:14
顶级同普通的差距不是数量能弥补的

用户10xxx09 回复 08-01 15:40
是一位吗。是很多水利方面的反对。

山在云中笑

山在云中笑

14
2025-08-01 12:27

近几十年清华大学为国家培养出了多少为祖国服务的栋梁之才?鲜有耳闻,倒是不少追求高收入跑到美国打工的打工仔。

zhanghegang 回复 08-01 13:09
客观一些吧!清华对国家的贡献不小!

月上九华 回复 08-01 13:43
清华这10年培养多少人才是不会现在告诉你的!你想想你是哪年知道于敏(这是清华培养的,没有出过国哟)的?你再看看以色列是如何定点清楚伊朗顶级科学人才的。

用户10xxx12

用户10xxx12

9
2025-08-01 13:32

此文可以休矣!三峡为经济发展,环境保护,防灾抗灾等已取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功不可没!大坝的负面影响不足为虑,逐渐解决。黄的科学家精神值得人们钦佩!

勿忘我

勿忘我

6
2025-08-01 13:53

他说的不一定就是对的,会产生各种问题,只要是正面的大于负面的就是对的,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不能一概而论。

用户10xxx58

用户10xxx58

6
2025-08-01 12:30

唉!!!!!

用户43xxx89

用户43xxx89

6
2025-08-01 14:32

我记得三峡大坝建好后还发生过一次和98年一样大的洪峰,这次下游没大事,因为大坝把洪峰消减了。

用户10xxx63

用户10xxx63

5
2025-08-01 12:48

两害相权取其轻,三峡大坝修好后再没有缺堤,也没有全民防洪,缺堤一次损失多少钱。光这几点一年省下多少钱

yuyongwei2001

yuyongwei2001

5
2025-08-01 13:40

现在看来此人是有点杞人忧天了,天下之事岂有完美?99利而有一害未尝不可

用户10xxx49

用户10xxx49

4
2025-08-01 15:04

什么事都要兼顾到所有人的意见,那就什么都做不成了,成功也是在不断错误基础上累积而来的.

用户10xxx20

用户10xxx20

4
2025-08-01 13:46

那修了到底好不好?

王炳良

王炳良

4
2025-08-01 13:15

只要为人民的利益,争论是可以的,但不能蠢!什么东西都不是完美的!利大于弊就可以了!否则就不能发展!

边锋LPqing

边锋LPqing

4
2025-08-01 13:02

三峡大坝不只是发电。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带动了国内技术发展,超高压输电技术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大侠

大侠

4
2025-08-01 15:18

什么东西都不可能100%满足人类的需求,有优点,也会存在隐患。怎么调配好工程,使利益最大化,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好专家。

冷眼旁观看世界

冷眼旁观看世界

4
2025-08-01 14:59

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风险与收益都是成正比的!领导者的智慧就是评估风险与收益,做出正确的决策!

新新

新新

3
2025-08-01 13:35

不建大壩洪水泛滥一片汪洋,生灵涂炭!

城墙

城墙

3
2025-08-01 13:57

以当时的国情,相同装机容量的情况下,三峡方案肯定优势大的多!

人生如梦

人生如梦

3
2025-08-01 15:26

万里先生单从当时中国技术和经济的角度出发,无错,但没有从政治和未来技术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雅安水电站全国一片叫好,可要想一想为什么今天才修?

qing9

qing9

3
2025-08-01 14:54

写偏了

用户15xxx88

用户15xxx88

3
2025-08-01 15:11

清华大学是不是关停该取缔了

大愚弱智

大愚弱智

3
2025-08-01 14:44

卧槽 我书读的少 不知道三峡大坝还是孙中山提出来的

楚天龙吟

楚天龙吟

3
2025-08-01 15:30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向黄先生致敬!

朦胧

朦胧

2
2025-08-01 15:00

几千人专业团队去听一专业人的意见?除非确定他是神,能预测100年后的事了,否则作者所述的就是多余了!

用户14xxx44

用户14xxx44

2
2025-08-01 14:29

建大坝目的就是为了电能,二是为了防止水患,三是增強河运条件,四是开发旅游业发展。

老刘

老刘

2
2025-08-01 14:23

时间和历史

大鹅

大鹅

2
2025-08-01 12:45

不懂,但觉得黄老爱国!

红石片 回复 08-01 14:54
建了还是利大于弊,因从来没什么完美之事,如讲完美修公路修高铁,现代智能那个对人类没毛病?但毛病可以去改。比如人要生病,也有好坏,难到为了防止就不要生?那样还有社会吗?

brian

brian

2
2025-08-01 15:28

98年洪灾,沿江省份年年受洪灾吗?

小周

小周

2
2025-08-01 15:53

你应该研究一下原子弹的经济价值有没有必要搞。有些东西不是经济价值决定的,是战略价值。

星空

星空

2
2025-08-01 13:56

通篇各种“可惜”,感觉这个不应该吧,毕竟事实上还是成功的。

神经蛙

神经蛙

1
2025-08-01 12:52

建什么项目一般都有反对意见,主要看是否利远大于弊。

用户10xxx78

用户10xxx78

1
2025-08-01 15:38

、每年水都出问题,水电?核电?技术?

陈山一雾

陈山一雾

1
2025-08-01 15:43

中国应该倾听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

一壶浊酒喜相逢

一壶浊酒喜相逢

1
2025-08-01 15:53

没三峡之前经常发洪水,现在基本没听说过那么吓人的洪水来了。

用户10xxx39

用户10xxx39

1
2025-08-01 12:30

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正常。

用户54xxx39

用户54xxx39

1
2025-08-01 15:47

科学!

用户10xxx42

用户10xxx42

1
2025-08-01 14:48

道听途说,胡扯八道!

用户13xxx69

用户13xxx69

1
2025-08-01 15:39

黄万里不是学水利的,是学工程的

用户10xxx35

用户10xxx35

1
2025-08-01 15:46

小编写这种文章,是什么目的?

用户10xxx28

用户10xxx28

1
2025-08-01 15:55

伟大的科学家

用户91xxx56

用户91xxx56

1
2025-08-01 15:47

三峡大坝仅防洪一项就够本了,省了多少防洪资金精力,沿江地区最有发言权,这个人有点盲人摸象。所有负面事项都抵不过防洪。

用户10xxx52

用户10xxx52

2025-08-01 15:57

船闸很省力,只要一开一关,船就上下自由,很好呀!修个10公里长的船闸区,可以一次通航几百只船。

用户11xxx57

用户11xxx57

2025-08-01 15:45

小编的春秋笔法我全是见识到了。。。

用户10xxx75

用户10xxx75

2025-08-01 13:10

这些科学我们一点不懂,不过没有三峡发电现在不敢提碳达峰碳中和。

猜你喜欢

风雨飘摇中

风雨飘摇中

接纳所有的可能性,让生活充满未知与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