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女皇” 郭晶晶最近说道:全红婵仅用了七年时间,就成为中国跳水史上最年轻的 “三金王”,她的成绩的确让人佩服,我都觉得自愧不如。 全红婵脚腕伤复发了,不能继续比赛了;全红婵长胖了也没关系。 这个 16 岁的姑娘,从湛江体校的简陋跳台到东京奥运的聚光灯下,用七年时间完成的蜕变,藏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坚持。 每天十几个小时泡在水里,重复几千次起跳、翻腾、入水的动作,脚背被跳板磨出厚厚的茧,腰腹的肌肉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练得像铁块。 郭晶晶太懂这种滋味,当年她为了攻克一个转体动作,也曾在训练馆里跳得眼前发黑。 如今看到全红婵脚踝上的护具,自然明白那护具下藏着多少次忍痛起跳的瞬间。 全红婵这小姑娘了不起,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我们东方大国跳水史上最年轻的 “三金王”,她的成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很多人只看到她 10 米台上如箭般的完美入水,水花压得比硬币落水还轻。 却没见过她在陆上训练房里,对着镜子反复矫正手臂角度,哪怕教练说 “可以了”,她还要再练十次才肯休息。 东京奥运会夺冠那天,她站在领奖台上咬金牌的样子天真烂漫,可谁能想到。 为了适应比赛强度,她曾在封闭训练中连续三周每天跳满 200 次,连做梦都在喊 “再来一次”。 看到她脚腕伤复发不能继续比赛了,我很替她可惜,也很替她感到不甘,但这都是她必须经历的。 跳水运动员的脚踝,就像舞者的足尖,承载着全身的力量与平衡。 全红婵的动作以爆发力著称,空中转体速度快、入水角度刁钻,对脚踝的压力本就比常人更大。 郭晶晶当年也受过类似的伤,知道那种想跳却不敢发力的煎熬 —— 每一次蹬板都像踩在刀尖上,可只要站在跳台上,就必须把痛感压进心底,笑着完成动作。 发育期是每一个运动员都必须经历的坎,全红婵也不例外。身体的变化会影响空中姿态的控制,体重的细微增减都可能让苦练多年的动作变形。 这时候,外界的声音尤其重要。有人盯着她的体重说 “胖了就完了”,有人因为她缺席比赛就质疑 “是不是不行了”。 却忘了她还是个没成年的孩子,既要对抗身体的自然成长,还要承受赛场内外的重重压力。 好在她有着钢铁般的意志,一定能度过这个坎,回到巅峰。就像她当年从省队到国家队,别人说 “年纪太小练不了高难度”,她偏用日复一日的训练证明自己。 就像她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面对镜头说 “想赢钱给妈妈治病”,那份纯粹的韧劲打动了无数人。 如今的她,有国家队的医疗团队护航,有教练团队为她量身定制训练计划,更有无数人在为她加油 —— 这份支持,会成为她跨越难关的底气。 希望大家给她更多的鼓励,而不是指指点点的批评!郭晶晶的话里,藏着前辈对后辈最真诚的体谅。每一个运动员的成长都不是直线上升的,有巅峰就有低谷,有高光就有沉寂。 全红婵用七年时间站上了世界之巅,也值得被给予足够的时间和耐心,让她在调整中积蓄力量。 毕竟,真正的传奇从不是一路顺遂,而是在跌跌撞撞后,依然能笑着重新起跳。
“跳水女皇”郭晶晶最近说道:全红婵仅用了七年时间,就成为中国跳水史上最年轻的
有意义的旅行
2025-07-30 21:07:52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