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打到头破血流,最坏的结果也就是7万多家美企全部撤走,每年损失6000亿美元销售额。但这账得反过来算:中国市场的肥肉一旦被吐出来,这些美企还能去哪儿找下家? 就说苹果,2025 年大中华区收入虽说比去年降了 2.26%,但光第二季度就进账 160 亿美元。这意味着全球每卖出 6 台 iPhone,就有 1 台是中国消费者买的。上海陆家嘴的苹果店,新款手机一上架就被抢光,这种热闹劲儿,在纽约第五大道的店里早就见不着了。 而且苹果不光靠卖手机赚钱,长三角工厂提供的七成零件,郑州富士康每小时组装 3000 部 iPhone 的速度,都是它全球供应链的核心支撑。 特斯拉的情况也差不多,上海超级工厂就是个典型。2025 年上半年,这里造出了 35 万辆 Model 3,一半以上都运到欧洲、东南亚去卖了。 德州奥斯汀的工厂使劲赶,产能也到不了上海厂的一半。马斯克在财报会上说得明白,要是没了中国市场,特斯拉全球能交出去的车得少 40%。更重要的是,中国的超级充电桩每月新增 2000 座,是北美市场的 3 倍,这可是特斯拉留住用户的关键。 半导体行业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高通 65% 的收入都来自中国,每两部安卓手机里就有一部用它的芯片。但咱们这边也在进步,中芯国际 14 纳米芯片的合格产品比例已经到了 92%,华为海思设计的芯片正慢慢往中端市场挤。 英特尔大连工厂的产量占它全球晶圆的 18%,真要是撤了,全球电脑处理器就得少 12% 的供应。所以关税清单上的加税项,伤的可不只是一头。 制造业的情况更能说明问题。三星把手机厂搬到越南后,合格产品的比例比中国惠州工厂低 12 个百分点,一年就多损失 4.3 亿美元。福特汽车在印度的组装厂,因为物流跟不上,每辆车的成本比重庆工厂高 800 美元。 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中国制造业的配套能力太强 — 长三角 3 小时内就能凑齐一辆新能源车的所有零件,珠三角电子产业的反应速度比墨西哥快两天。 能源行业的投入也不是说撤就能撤的。埃克森美孚在广东的石化厂投了 100 多亿美元,每年加工 2000 万吨原油,一半都变成了中国需要的高端化工产品。雪佛龙和中海油合作的南海气田,供着华南地区 15% 的天然气。这些大投资扎在这儿,地缘政治一有风吹草动,华尔街的股价先慌了。 当科技、制造、能源这些行业的美企都跟中国市场绑在一起,关税战的代价就不止表面看到的那样了。那些想搬走的美企,日子也就更不好过。 通用电气在印尼的风电项目,因为当地技术不行,出故障的概率比中国甘肃的项目高 27%;辉瑞在印度的工厂,因为环保不达标,产品好几次被欧盟挡在门外,而它大连工厂的货能随便进全球市场。 咱本土企业也在往上冲,这让情况更复杂了。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出口量超过了特斯拉,2025 年上半年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到了 12%;大疆占了全球 70% 的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美国农业部买的测绘无人机,三台里有两台是深圳产的;安踏收购的 FILA,在中国的销售额比全球其他地方加起来还多。这些事儿都说明,中国市场的消费能力和创新能力,正形成自己的循环。 要是 7 万多家美企真从中国撤走,6000 亿美元的销售额缺口只是小事。更麻烦的是,苹果的全球供应链会断档,特斯拉的软件更新会变慢,高通的研发钱会变少,就连肯德基的辣椒粉都可能断供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辣椒产国,美国餐厅用的特供品种,60% 来自贵州。 这些数字都在告诉美企:离开中国市场,想再找这么一块肥肉,难。
近日英国Canalys公司的分析数据显示,由于2月份开始的抵制中国制造,截至6月
【25评论】【32点赞】
问渡
华为是向高端挤好不好?
江湖
抢苹果手机是些什么人?真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