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性凉薄的孩子长啥样样?从小表现出“3个特征”,你遇见过吗

社会 04-30 阅读:174 评论:0

Hello,大家好,我是豆芽妈妈。

养育出一个生性凉薄的孩子是什么体验?

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上海一对老教授在养老院孤独离世,身边没有一个子女为其送行。

人们不禁怀疑,难道他们一辈子无儿无女吗?

非也。

据悉,这对老教授共育有两女一儿,老两口不惜倾尽全力送3个子女去美国留学,只为她们能够有出息,今后有好的生活。

后来,她们都选择定居国外,渐渐的和国内的亲人包括自己的父母也少有联系,风光只是自己的,父母完全抛之脑后。

这对老教授退休后,尽管退休工资丰厚,但是架不住孤独寂寞冷,晚年生活十分凄凉。

因身体不好、无人照顾,老人住进了养老院,期间子女都以工作忙为由,一次都没回国看望过。

老两口先后在养老院孤独离去,养老院通知他们回国办葬礼,他们冷漠拒绝,还离谱的要求养老院代为办理,他们只需进行“线上告别”即可。

看到这个故事,内心也是久久不能平静。

我们身边不也是,正在发生着类似这样的事情,很多老人不解,为什么自己辛辛苦苦,养育了一个白眼狼的孩子,自己掏心掏肺的对他,孩子却丝毫不知道感恩,对父母的付出视若无睹,只会考虑自己,做出让人心寒的举止行为。

生性凉薄的孩子有3个特征

生性凉薄,指一个人的性格非常冷漠,对人对物都是淡淡的,提不起多大的热情和兴致,总是给人一种疏离感,融入不到人群和集体中去。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主要表现出情感冷漠、性格孤僻、社交疏离、缺乏感恩共情等特点。

第一,情感冷漠

一位宝妈分享,自己的儿子快4岁了,是她见过最“凉薄”的孩子,因为孩子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分离焦虑,这让身为妈妈的她来说,情感上总是无法接受。

首先是休完产假去上班,她以为孩子会不舍她的离开,没想到孩子表现的淡淡的,一副你该走走的无所谓表情;

然后是断奶的时候,她以为孩子会撕心裂肺的找妈妈,没想到孩子表现得异常平静,按部就班的上床睡觉,仿佛之前我就没喝过奶一样;

还有就是上幼儿园,孩子没有一丝一毫的不适应,在幼儿园吃得好睡得香,放学不想回家,还和妈妈说想上全托。

评论区有人说,是这位妈妈太焦虑了,孩子表现的理智冷静多好。

其实,何为小孩子,小孩子就是要哭要闹要耍无赖,像这样极少表达情绪、缺乏热情、对亲人的依恋弱都是情感冷漠的表现;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疾病叫“情感空虚症” ,就是指孩子情绪反应弱,对他人的情感需求和痛苦表现出较少的关注和同情。

第二,社交疏离

研究显示,情感淡漠儿童在社交主动性测试中,发起互动的频率比同龄人低50%。

这类孩子更喜欢独处,不喜欢集体游戏,难以建立友谊,对他人的示好,比如说分享零食也无大的回应。

其实这类孩子很大程度就是自私自利的表现,因为只爱自己,太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所以会融入不到集体环境中。

同事说邻居家的孩子就是这样,四个老人、两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她就是家里的小太阳,孩子在家里享受家里人全部的宠爱和关注,全部资源也都向她倾斜、甚至她是独占;

尽管孩子多才多艺,但是性格却不讨喜,很多小朋友都不喜欢她,她也不喜欢上幼儿园,更喜欢待在家里,和爷爷奶奶玩。

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很难懂得分享的乐趣和意义,也体会不到和他人合作中的乐趣。

第三,缺乏感恩

网上有句话很扎心: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生了个天性凉薄的孩子,给了他再多的爱,也暖不热他的心。

不懂感恩的孩子,把索取当成了理所当然;在家庭中,对父母亲人的付出视而不见,不懂得关心和孝顺长辈;进入社会后,也因为缺乏感恩之心而难以获得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两类家庭容易养出“冷漠”的孩子

同学的妈妈很伤心的述说自己的不满,女儿从小到大她就给予很多关注和爱,对孩子的学习特别上心,小时候还好,她说孩子也听;

没想到进入初中后,青春期的女孩更是叛逆,天天想着交网友,对她的话极度不认可,成绩也是一直在往下落,她吵不得、骂不得,强装镇静的问孩子:考这么差,你打算怎么办?

女儿一脸不屑,冷漠的回答:学呗。

她说,那一刻自己真是被伤透了心。

其实,孩子性格冷漠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溺爱和缺爱的家庭特别容易养出“冷漠”的孩子。

溺爱不是爱,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伪爱” 因为它表面上满足孩子的需求,实际上却剥夺了孩子建立真正安全感的能力。

众所周知,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建立非常重要,安全感来源于“我能、我有、我要”的自我建立,而溺爱通过过度保护让孩子充满了无能感和脆弱性。

这样家庭出身的孩子,自然会却缺乏独立性,没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和能力,也缺乏同理心和责任感,表现的自私自利。

缺爱的孩子,他们的需求不被看见,情绪不被回应,父母总是过度关心孩子的学习,这类孩子情感也是被忽视的;

小时候因为情感语言匮乏、不会表达而融入不了集体,长大后也会形成疏离回避型人,喜欢一个人待着,习得性无助,对亲友的离别无动于衷、情感隔离等,表现的“安静而痛苦”。

如何养育一个热情感恩的孩子

今年播出的《乘风破浪的姐姐》,来自河南的张小婉和山东的管乐,得到很多人的喜爱,我们会发现她们真是个发光体,走到哪里欢乐带到那里,非常的热情开朗。

首舞台表演时,张小婉对于大海“啊”了几声,大家都以为她在抖包袱,只有管乐知道她的用意,她是以这样的方式纪念她的姥姥姥爷。

生性凉薄对应的是热情感恩,大家都喜欢火热的像个小太阳一样的人,鲜活有生命力。

其实孩子不是天生冷漠,而是有时候很被动无助,看得见情感流动,却无法参与其中,久而久之就选择以冷漠的方式保护自己。

父母应该怎么做?

第一,多陪陪孩子。

高质量的陪伴,不是拿着手机在一旁,假装在陪孩子。

人类之所以有漫长的童年,就是为了在混乱和无序中好好玩耍,建立更多的神经元连接,进行修剪,教会孩子情感引导的方法处理人和事。

第二,多学一些科学育儿的知识。

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父母再靠老的常识和旧有的经验,无法养育健康全方面发展的孩子;

孩子是进化的物种,父母要做的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不过度干涉他们,不毁掉孩子的灵性,建立好的亲子关系。

第三,各自做好自己。

让孩子成为孩子,父母成为父母,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在成长道路上起到的是引导的角色,而不是决定孩子的人生,处处为孩子做决定。

你见过天性凉薄的孩子吗?

网友评论